海船與河船雖然都是木頭打的,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用河船跑沿海,用海船跑大河。但河船跑不了大海,海船也是無法在小河道里暢遊。

海船船底通常設計為“V”型,以確保吃水深度,抵抗風浪,容納貨物有限。河船船底多是平底,容納貨物較多。海船通常體型偏大,但河船不能太大,河道就這麼寬,河船太大的話,一旦擱淺,擋道,那後面的兄弟們還怎麼過去……

為實現遷都,必須保障漕運。

為保障漕運,必須有大批的河船。

清江造船廠,就承擔著提供漕運河船的使命。

清江造船廠的規模超出許多人的想象,它不是一座類似龍江船廠的大船廠,而是一座超大型船廠,僅僅是長度就達到了二十三里,下轄京衛、衛河、中都、直隸四個大船廠。

事實上,建造一座超大型造船廠根本就不是一年兩年可以辦成的事,至少需要五年。但朱允炆只用了兩年,清江大船廠就已初具規模,且已轉入造船階段,究其根本,還是需要感謝爺爺朱元璋。

早在洪武七年,朱元璋就下旨在山陽建河下、盛祥、清口、福興四座船廠,耗時長達六年,而這四座船廠正是清江造船廠的前身,朱允炆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兩年的修整,擴建,才有了今日的清江造船廠。

船廠守備森嚴,外有高牆,想要進入,需有牙牌。

不過安全域性想帶人進去還是簡單,朱允炆、夏元吉、茹瑺等一路談笑,逐漸進入船廠深處。

左手邊是圍欄,再裡面就是一座大型船廠,設有船塢多達五個,兩百餘匠人忙碌著,敲打聲響成一片。走近了看,三座船塢中的船隻已接近成型,剩餘兩座船塢的船隻正在打造船艙,不遠處還躺著一根根大木頭,看樣子應該是桅杆。

副提舉孫銳正在檢查造船之事,見朱允炆等人走來,不由迎上前,擋住去路:“在下副提舉孫銳,不知幾位是?”

“安全域性例行盤查。”

朱允炆回道。

在這裡可不能用商人的身份,商人還沒資格進入造船廠內部。

孫銳看了看安全域性的牙牌,仔細檢查確係沒有問題後,方側身道:“請。”

朱允炆邊走邊問:“這裡有多少船工?”

孫銳謹慎地回:“僅這個船廠而言,有船匠二百八十六人,整個清江造船廠有船匠一千七百餘人。”

朱允炆微微點頭。

雖然眼下船匠數量還有些不足,但畢竟時間尚短,加上海船搶走了許多匠人,一些學徒還沒出師,等上一年半載,這個問題便會緩解。

番茄免費閱讀

“有人說在清江設造船廠,於湖廣、江西等地砍伐木料,浪費國孥與民力,你認為如何?”

朱允炆詢問。

孫銳搖頭,有些鄙視:“那不過是短視之言。”

“哦,詳細說說?”

朱允炆感了興趣,要知道朝廷中不少官員反對清江造船廠,原因就是木料採伐地距離清江太遠,哪怕是砍掉木頭丟到長江裡漂,抵達揚州再轉運清江,也需要不少時間,何況全程都需要民力押送,耽誤農時,影響生計。

對於這個問題,工部解決的方式很粗暴,就兩個字:

加錢。

洪武年也從江西、湖廣、川蜀砍了不少木頭,還因此惹出過民亂,歸根到底就是白乾活,瞎折騰,沒好處。

工部考慮到砍木頭是個長期的活,而且也需要一定的專業性,比如需要松木你不能砍柳樹去,需要杉木你不能砍楊樹,多長多粗有沒有病害也需要檢查,尋常百姓之所以瞎折騰,就是因為他們遇到樹砍了就行了,可運到地方一看,長度不夠,這房子需要一丈二的樑柱,你給砍成一丈,還咋用?

加錢,組成伐木隊,就是工部應對的方案。

可即便如此,也有不少官員認為船廠應該建在長江中下游,而不是選擇到淮河去。但再多爭議,也沒有影響清江造船廠的興建,畢竟說話是他們的權利,拍板是朱允炆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