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帖木兒與巴耶塞特(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海洋關乎國運。
維護海洋權益,少不了精悍而強大的水師船隊,讓原本習慣了陸地作戰的兵轉為水師,需要一個過程。
朱允炆給了一年時間,三個月用來搬家安家,三個月用來游泳,三個月用來適應船隻,三個月形成戰力。
一年之後無法透過水師考核的,回家種地沒商量。
時間有些緊,但時代不等人。
等鄭和返回京師之後,他的使命就是前往南美洲挖土豆,拔番薯,到那時候,水師船隊的精銳將離開大明,前往一個真正陌生的海域,登陸一個完全陌生的大陸。
朱允炆沒有讓鄭和在二次下西洋的時候前往南美洲,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檢驗水師遠航的能力,鍛鍊新的船長,找出遠航中存在的問題,以確保第三次遠航時,能順利抵達南美洲。
想要到達那裡,可比到天方難得多。現在的鄭和,應該到天方了吧?
天方。
鄭和拜見了天方國國王,奉送了麝香、陶瓷、絲綢、茶等禮物,天方國王很和善地招待了鄭和,並願派遣使臣前往大明。
就在鄭和準備歸航事宜時,一個驚天動地的訊息傳到了天方國:
帖木兒集結十四萬大軍,自撒馬爾罕出發,一路向西挺進,目標直指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的蘇丹(蘇丹,伊斯蘭教官職,類似於統治者)巴耶塞特也做好了準備,調動了八萬多精銳,打算在軍事重鎮安哥拉徹底擊潰帖木兒,以建立自己的統治。
鄭和延遲了歸期,命令通事官四處搜尋關於帖木兒、巴耶塞特的情報,因為這一戰的結果,很可能會影響大明。
朱能、張玉、駱冠英、趙世瑜等人在包船上,日夜分析情報。
可問題是天方國距離安哥拉城還有三千多里,此時收到的情報,早已是滯後的不成樣子,到底能不能用,誰都說不準。
“這個巴耶塞特不簡單啊。”
鄭和看著整理出來的情報,感嘆道。
一向有些自傲的朱能也不由點頭稱讚:“如果收集到的情報屬實,那此人確實是個厲害人物,外界給他冠他以閃電的稱號,此人動作很快。”
張玉沉吟不語。
駱冠英拿著一份文書,上面清清楚楚記載了巴耶塞特的強大,其在少年時期就隨父征戰四方,在三十五歲時,其父親遇刺身亡,便成為了軍隊統帥,徹底殲滅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聯軍,俘殺其統帥拉扎爾公爵,征服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
在幾年前,確切地說,是在明洪武二十八年時,巴耶塞特率軍入侵匈牙利。
洪武二十九年的時候,巴耶塞特帶兵與匈牙利國王西吉斯孟統帥的匈牙利、波蘭軍隊以及英、法騎士組成的十萬之眾的十字軍決戰,一戰全勝,徹底毀掉了匈牙利國的主力,還俘虜了一萬多騎兵。而在這些戰爭的同時,巴耶塞特還在圍攻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至今沒有撤軍。
只要看一看粗糙的輿圖,就知道巴耶塞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軍士統帥,同時,他對土地也有著野心勃勃的渴望,希望將無盡的領土、人口都納入到奧斯曼帝國中去。
“在柯枝的時候,國王就說起了帖木兒西征的事,現在看來,這一場戰爭已經在途中了。”
鄭和臉色有些凝重。
至於帖木兒,他的訊息在這裡變得更為詳實,而越是詳實,此人的可怕越是令人不安。
柯枝國王所說的帖木兒入侵德里等地,只不過是帖木兒軍事生涯中微不足道的一筆,此人在建文二年、建文三年,都沒有老老實實地歇著,而是持續的擴張與戰爭。
尤其是去年,在鄭和停留在古裡的時候,帖木兒突然南下,攻佔曼爾蘇,並貢獻了巴格達城,在那裡屠殺九萬多人!
若不是屍體沒有人掩埋,引發了瘟疫,帖木兒很可能會在去年就直撲奧斯曼帝國。
現在的戰爭,不過是延遲到來罷了。
“你們說巴耶塞特與帖木兒,誰會勝?”
沈偉問道。
趙世瑜嚴肅地搖了搖頭,說:“不好說,這兩個人可以說是西方諸國中最傑出的兩個統帥,戰鬥經驗豐富,威望也高,很難說誰更勝一籌。”
袁逸塵在輿圖上比劃了下,說:“讓我說,巴耶塞特更佔優勢。他的主力本就不遠,而且安哥拉本就是其軍事重鎮,帖木兒長途而來,必會疲憊,以逸待勞,焉有不勝之理?”
駱冠英將手中的瓜果遞給袁逸塵,袁逸塵接過,看著駱冠英拿走了輿圖,然後拍在了船壁上:“此一戰,帖木兒必勝無疑。以逸待勞不足以用在帖木兒身上,此人善於奔襲,就不怕被人以逸待勞,巴耶塞特是閃電不虛,但這一次,他怕是閃一次就再也閃不出來了。”
張玉看了一眼駱冠英,嚴肅地說:“說出你的依據。”
駱冠英指了指安哥拉,說:“巴耶塞特選擇在這裡與帖木兒決戰,本身就落了下乘。敵人進犯,不主動出擊,尋機殲敵,反而坐在某處等待敵人肆虐周圍,剪除羽翼,之後再決戰?”
“若巴耶塞特真的如此決定,說明他沒有足夠的信心戰爭帖木兒,若主將都沒有信心了,軍隊還能有多少戰力?加上帖木兒過處,屠殺無數,無數人聞風喪膽,根本不敢與之交鋒,讓我說,巴耶塞特尚未開戰,就折損了三分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