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沒有記載真相,朱允炆也不打算解密,這個秘密,就讓它存在下去吧。

禮部認為,在安南胡季犛與胡漢蒼父子沒有給大明一個合理解釋之前,安南使臣是沒資格享受會同館的免費服務的,於是,安南使臣被迫離開京師,帶著一份斥責的文書。

可這一批安南使臣剛到江西,就有一支大明的使臣隊伍進入了安南西都清化,主使是禮部主事黃胤宗、副使是行人司行人李寅。

在朱允炆定計安南之後,內閣大臣陳迪就開始了活動,遴選黃胤宗、李寅出使安南,陳迪的想法是外交解決問題,透過三寸不爛之舌,不戰而屈人之兵,在史書中留下美談。

朱允炆沒意見,準了。

畢竟,哪次打仗之前不先吵吵幾次,等吵不出結果來,再拿刀子幹架嘛。直接動手不動口的,那都是不符合禮儀規範的,一句話,粗人啊……

大明不是粗人,所以得吵。

黃胤宗、李寅兩個人是真心不想去安南的,雖說一路上公費吃吃喝喝,外加旅遊了,可危險性太高,那可是安南,胡氏父子不僅敢造反,還敢打大明的廣西,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幹掉使臣?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是正常情況下,萬一情況不正常了呢,萬一胡氏父子腦子不正常了呢……

可是,陳迪的話,他們違背不了,人家內閣大臣,還是曾經禮部的老大,派個活誰敢不接啊。

黃胤宗、李寅已經豁出去了,在來之前交代好了後事,老婆孩子都託付好了,哪怕是埋骨他鄉也沒遺憾了。

李寅看向黃胤宗:幹嗎?

黃胤宗重重點頭:幹吧。

於是,在清化都城,在胡季犛、胡漢蒼及其滿朝文武面前,黃胤宗大聲宣讀了胡氏父子十大罪,弒君奪位,殺戮無度,欺騙大明,進軍廣西,發兵占城……

胡季犛聽得是一臉怒容,胡漢蒼更是咬牙切齒。

現在的安南,已經叫大虞國了,胡季犛也不是什麼國王,太上王了,而是太上皇,胡漢蒼是皇帝,不是什麼安南王。

堂堂大虞國的皇帝與太上皇被人罵了,還罵得如此慘烈,當真是令人震驚,一些武官恨不得抽刀子直接幹掉黃胤宗與李寅,只不過皇帝不發話,誰也不敢動手。

黃胤宗罵完了,詞窮了。

李寅接著出來罵:“爾等不過彈丸小國,竟敢欺我泱泱天朝,小心雷霆之怒,晴天霹來,讓你等死無葬生之地……”

罵了一圈,威脅了一圈,李寅話鋒一轉:“然我大明有好生之德,君子之風,若汝等願臣服於大明,當退兵五十里,派使臣前往大明求饒,若是不然,天朝發兵萬萬,踏你山河不過一腳之力,螻蟻而輩,還敢反抗不成!”

胡季犛有些顫抖了,知道大明厲害,但不知道大明罵人也這麼厲害,不過你們嘴再硬,能硬過鋼刀嗎?

殺了你們,讓你們再瞎嚷嚷!

胡季犛剛想下令將這些使臣幹掉,卻看到大臣黃晦卿連連給眼色,這才忍住沒有發作。

胡漢蒼也很委屈,看向胡季犛,希望他能給個態度。

雖說胡漢蒼現在坐在皇位上,但真正的大權是都在胡季犛手中,胡漢蒼只不過是個聽話的傀儡,是為了籠絡陳氏舊臣的一個招牌。

胡季犛對胡漢蒼微微搖頭,示意現在還不是收拾大明使臣的時候,胡漢蒼有了底,便對黃胤宗與李寅說道:“一國有一國之難處,既大明問罪,我國小力疲,自不敢與之為敵,這就修書一封,派使臣與你等一同前往大明請罪,如何?”

黃胤宗與李寅對視了一眼,這是什麼情況,兩個人都已經豁出去,罵了個酣暢淋漓,你們就這個低頭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