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數學在大明是婢女(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手中的筆頓了下,抬頭看向解縉。
解縉拿出兩封奏疏,交給雙喜,雙喜轉呈給朱允炆。
朱允炆展開看了看,便丟在一旁,帶著幾分怒氣說道:“不過就是輸了一場辯論,連這點挫折都承受不住,那便讓他們回家吧!”
“皇上,那誰來接替國子監祭酒、司業?”
解縉小心地問道。
朱允炆思索了下,道:“調翰林院編修楊士奇進入國子監,擔任祭酒,編修李志剛為司業。另外,問問國子監,誰還想致仕,朕絕對不阻攔。”
解縉聽聞朱允炆的語氣,便知國子監的請辭,當真是惹惱了皇上,謹慎地說道:“皇上,李志剛幾個月之前還是國子監的監生,如今升任司業,是不是太快了些。”
朱允炆低下頭,繼續寫《初階數學》,說道:“人盡其用,辦吧。”
“遵旨。”
解縉施禮告退,卻沒有返回內閣,而是直接出了皇宮,去了翰林院。
對於楊士奇,解縉很是看重,皇上將其提升為國子監祭酒,也是給出了一個極大的暗示,未來的楊士奇,很可能會成為禮部尚書,乃至內閣大臣。
在一間書房中,解縉見到了楊士奇與李志剛。
三人施禮分坐之後,解縉凝眸看向楊士奇,輕輕說道:“
楊編修,程師周請辭祭酒,皇上已然恩准,現命你來接替祭酒一職,統管國子監。”
楊士奇面無波動,輕輕起身,沉穩如常,道:“必不辱命。”
解縉暗暗點頭,然後看向李志剛,道:“你來接替張智,為國子監司業。”
“我?”
李志剛頓時站了起來,滿是驚訝與詫異,似乎懷疑解縉的話,但轉瞬之間,臉上便浮現出了笑意,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對著武英殿的方向拱了拱手,道:“臣必不負皇上重託。”
解縉暗暗驚歎。
楊士奇與李志剛雖然年紀相當,都是三十出頭,但李志剛的城府與沉穩,遠不如楊士奇。
僅此而看,楊士奇的未來成就,必是不凡。
在解縉走後,李志剛欣喜地對楊士奇說道:“祭酒大人,下差之後,可願溫酒一壺?”
楊士奇微微搖頭,沉穩地說道:“李兄,在朝廷任命尚未下達之前,我們還是翰林院編修,既是編修,如何能休息?《太祖實錄》正是用人時,我等需做好才是。”
李志剛驟然驚醒,對楊士奇深施一禮,道:“楊兄心如泰山,穩重無雙,是我心性不足,應自罰抄寫《大學》。”
楊士奇淡然一笑,拍了三下李志剛的肩膀,輕鬆地走了。
李志剛回味著:“拍我三下肩膀,莫不是讓我抄寫三遍《大學》?虧了虧了……”
翰林學士方孝孺最近很是低調,雖然擁有監察內閣的權利,卻很少參與內閣事務之中,而是一心撲在了《太祖實錄》上。
這一點與朱允炆的心思不謀而合。
朱允炆很清楚,方孝孺乃是學問宗師,是真正的大儒,然而這種大儒,是學術型的,而不是實幹型的。
用他研讀學問,修訂圖書,是一件好事,但若是用他治國,那大明天下,恐怕也只能重回周王朝了。
至於翰林侍講姚廣孝,一個古怪的僧人,能與他交流的並不多,除了楊士奇、李志剛與偶爾串門的解縉、夏元吉外,沒人會找他。
而此時的姚廣孝,並不在翰林院,而是在中軍都督府,見證著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
一個永載史冊,新軍制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