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恩慧見朱允炆不說話,又問道“三十車都不對?難不成是三百車?皇上,那可是三萬書,縱是印了出來,也未必有如此多的人買吧?”

朱允炆站了起來,對馬恩慧輕輕一笑,道:“皇后,三百車可遠遠不夠,朕打算在未來十年,印個三五萬車!”

“三五萬車?”

馬恩慧驚訝地張開紅唇,失神了會,清醒過來之後連連搖頭,道:“皇上,不可。三萬車合計三百萬書,我大明讀書人才多少,如何可能販賣出去?不可,絕對不可。”

朱允炆如何不知道這一點,這年頭,識字率並不高,印那麼多書,總不能賣給白丁吧?

需求決定市場,這是基本規律。

不過市場嘛,總是有失靈拉肚子的時候,今天捯飭個金融危機,明天來個獨買寡頭都是很正常的。

縱然是在這封建的不完全市場,也會出意外。

製造出這個意外的,還是牛人朱元璋。

在發行“暢銷書”這一塊,任何封建朝代的帝王,都比不上朱元璋,真正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那位不服氣了,封建時代的暢銷書能多暢銷?

頂破天,一百萬本。

呵,一百萬本?

太缺乏想象了……

老朱的記錄,最低也是兩千萬本,摺合二十萬車,還不帶打折扣的。

這本書名為:《大誥》。

當然,朱元璋的暢銷記錄,不是市場流通的結果,是刷票刷出來的……

大概是這樣的:

老朱安排幾個人,擺個書攤,書攤之上清一色《大誥》,然後扯開嗓子便喊了:

“諸位聽著,都來領取《大誥》啊,只要你家裡有《大誥》,該殺頭的,改流放,該流放的,改打屁股,該打屁股的,改打鞭子……”

頂點

“你領沒有?沒領你還敢走,抓住他!”

“你為啥不領《大誥》?知不知道,沒有《大誥》,罪加一等,你敢不領,把你全家都趕出去,一輩子都別想回來。”

“不認識字?不認識字又不是沒有手。拿好了,丟了記得來買啊,一本三百文,童叟無欺……”

就這樣,家家戶戶搶著領《大誥》。

領不到的,只能去買了,買不到的,呃

,加錢買……

總而言之,家裡沒一兩本《大誥》,睡覺都不安穩。

像是那些小偷小摸的人家,說不定還得多買幾本,以備不測。

《大誥》是刑典性質的書,這裡面記載的內容,全都是老少不宜,像是誰犯了什麼罪,殺頭啊,剝皮啊……

這種飯後讀物,倒胃口,沒真正的市場。

就擱在後代,也沒幾個非專業人士,閒著無聊會去翻法律類的書吧?

朱允炆自然不會走他爺爺“暢銷書”的老路,決定用市場來解決問題。

皇后不是說讀書人少,識字率低嗎?

別急。

國子監革新在即,大教育時代也將會拉開帷幕,弄個九年義務教育,開展下掃盲教育,總沒人會反對吧?

等市場養大了,還愁賣不出去書?

再說了,當下大明文風日盛,京師市場已是初具規模,現在不行動,等以後就晚了。

俗話說,搶地盤要趁早……

二王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