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大海富國論,兩步開海禁(第2/3頁)
章節報錯
黃子澄有些意外,宋代不是推行了占城稻了,為何不繼續推行?
這並非是朱允炆不想,而是不現實。
一開始占城稻引入江浙等地,確實有不少效果,甚至在一些區域實現了“三熟”,但問題是,回顧歷史與後世,佔據主流的還是兩季稻。
除了氣候原因之外,水力資源、土地肥力的衰減也是一個問題。
物產這東西,看天看地。
朱允炆對沈一元等人道:“你們此番去南洋,可有何感想?”
沈一元暗暗握了握拳頭,旋即鬆開,抬起頭,臉上浮現出了堅毅的神情,道:“皇上,我等商人自南洋之中看到了無數財富,草民想,若朝廷開放海禁,許可商船往來,則可取南洋財富於國用,富國富民,以隆國運。”
“放肆!”
吏部侍郎毛泰亨一臉憤怒,走出來喊道:“商人如何敢議論祖制!皇上,海禁乃是太祖明令,片板不得下海。如今商人牟利心切,想要讓朝廷開海禁,以行其私利,還請皇上明察。”
“臣附議。”
工部嚴震直出班。
一時之間,又走出十幾名官員。
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六部主官與內閣之人不為所動,站在前面什麼都不說。
“沈一元,有人說開海禁只是為商人大開便利之門,你有何話說?”
朱允炆輕鬆地問道。
沈一元肅然跪下,高聲喊道:“開海禁,絕非為商人開便利,在草民看來啊,大海富國可行。皇上,諸位大人,開海禁,必有舟船南下,民間行舟造船必會興盛,沿海居民也可藉此而勞事,所增必豐。”
“朝廷可設市舶司,專司過往船隻管控,所得必會不菲。隨海禁開放,各地船隻往來,千船萬帆,帶來無數貨物,貨物入我中華,則充盈民用,我中華之物出海而去,則可換來不盡奇珍稀少之物。”
“況在海外還有無數稻穀,若可組織大船隊南下,調稻穀北上,豈不是可解邊地糧食供應問題?於朝廷、於民、于軍、於商、於萬民,皆是有利,困於祖制而不敢為,豈不是畫地為牢,困束手腳?”
“我等盼開海禁,皆是城憂國家,非為私利!”
沈一元猛地叩頭。
黃髮財等人也紛紛跪地,以行動支援沈一元。
朱植走上前,撩衣襬跪下,對朱允炆道:“皇上,開大海富國,興國運。禁大海封民,損國運。臣請皇上破除祖制,解封大海。”
朱允炆看著跪成一排的眾人,這些人已經達成了一致。
巧合的是,世界國運的改變,似乎與大海封禁有著某種關係。
在大海封禁之後,東方便開始走向衰落,西方開始崛起。
而當大海開時,便有如紫氣東來,東方再次成為世界的中心。
朱允炆將目光看向解縉。
解縉走出來,高聲喊道:“皇上,臣認為開海禁有利處可言。太祖時期封禁大海,與當時大海亂象有關。然彼一時,此一時,當下南方海域為水師蕩平,陳祖義海賊等勢力被消滅大半,已有開海禁之可能。”
“臣請旨恢復太倉州、廣州、泉州、明州市舶司
,踐行太祖‘通華夷之情,遷有無之貨’之制,以大興海運,造福百姓。”
朱允炆聽得連連點頭,剛想答應,不料兵部侍郎鐵鉉站了出來,公然反對道:“皇上,此時不宜開海禁!”
“誰,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