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奇襲,奪鎮南關(第2/3頁)
章節報錯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記載:“蓋聞天子之於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
這就是羈縻政策。
一言而概之,便是朝廷封授少數民族酋長官職,讓其表示對朝廷臣服,但朝廷不過問其內部事務。
自秦至宋,歷代王朝對於西南少數民族,基本上都奉行的是羈縻政策。
唐代廣泛建立羈糜州、縣並任用民族酋領為刺史、縣令,羈糜政策發展到了鼎盛。
元朝在很多地方辦得很糟糕,不得人心,但在羈糜政策上卻值得讚佩,也值得肯定。
土司制度的出現,便是始於元朝。
“蒙、夷參治之法,而官有流土之分”,標誌著土司制度的誕生。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在元以前的朝代,其奉行的雖然是羈糜政策,也要求羈縻州縣交租輸賦,可事實上,人家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你也沒任何法子。
如宋真宗時期,有刺史上奏要求讓這些羈縻州縣納稅,宋真宗認為“荒服不徵,弗之許”,後來“諸洞不供租賦”成為常態。
但在元朝時期,土司制度的建立,直接規定了輸稅納賦,且必須執行。
元朝統治者認為,只有輸稅納賦了,才是真正的臣服!
而朱元璋對於這一點,表示了高度的贊同與認可,直言各地土司“額以賦役,聽我驅調”,並在四川、雲南、貴州、廣東、湖廣、廣西、陝西設定有數量不等的土司。
廣西土司很多很多,除蒼梧一地外,其他地方都有土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明雖然控制著廣西等少數民族之地,但真正對底層存在巨大影響力的,還是這些擁有武裝的土司!
一些土司不聽話,大明還得時不時去派人揍他們一頓。
不服不行,打服為止。
也正是因此如此,土司雖然臣服於大明,可在暗地裡臣服的不那麼徹底。
張輔對於土司軍隊,沒有充分的信任。
看到明軍混入了入城百姓隊伍之中,張輔起身站了起來,右手抓住刀柄,低沉地說道:“俍兵勇猛不虛,可南寧衛悍不可敵,也是真的!你且看著吧,但凡是擋住大明的敵人,都將死去!”
王遠興率人進入城門口,守護的安南軍士竟沒有任何異樣,看都沒怎麼看王遠興等人,便放任其過去了。
進入城內,王遠興左右看了看,安排副手帶一百人控制城門洞,便帶著四百軍士向左側奔跑而去,一聲不響,速度很快。
安南軍士一時發懵,不知道什麼情況,竟無一人上前阻擋與問詢。
王遠興帶人上了登城馬道,順利登上城樓時,還有安南軍士以為是換防的人,只是還沒有辦理城防交接手續,王遠興便大喝一聲,劈開了對方的面門,喊了一嗓子:“給我殺!”
安南軍士這才反應過來,大明軍士殺入城裡了!
只是還沒等他們喊出“敵襲”,剎那之間,城關外殺聲震野,恍如數萬大軍衝殺而來,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王遠興奪了城門與城牆,袁嶽帶領一千三百軍士不攻兩側,如一柄尖銳的
刀,直插鎮南關的安南軍營。
而那些軍營中的安南軍士,還沉浸在夢鄉之中!
袁嶽決定讓他們的夢做得更久一些,下令殺!
“胡杜被斬首,明軍殺過來了!”
潘成命令軍士扯著嗓子大喊,幾百號人一起喊口號,聲音傳出去許遠,羈押百姓的安南軍士聽聞之後,更是慌亂至極。
當他們看到從山上垂繩索而下的大明軍士時,想要撒腿逃跑,只是不知道哪個傢伙伸出腿,將其絆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