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朝-鮮是個問題(第2/3頁)
章節報錯
朝鮮國,在大明之前名為高麗,先後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契丹(遼朝)、金朝、蒙古(元朝)與大明稱臣。
為很多人所不知的是,朝鮮國之所以為“朝鮮”,還是朱元璋欽定的。
說起大明與朝鮮的關係,還需要從元朝說起。
在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出於控制高麗的需要,答應了高麗請婚,將自己的女兒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給高麗世子王諶。
元麗聯姻,可不像是公主和親,更像是高麗入贅。
事實上也是如此,元朝公主有著極高的地位與權力,這個時候估計是沒幾個人談論什麼男人地位,說什麼三從四德,公主說什麼,那就是什麼,聽著便是。
元朝不僅讓高麗成為了“入贅國”,還在高麗設定了徵東行省,至於行省的丞相,那就由高麗國王做吧。
當國王的同時,兼職打一份丞相的工,想來高麗王是有些不太高興的。
比如高麗的忠宣王和忠惠王,這兩位明顯就不願意做兼職,結果被元朝逮捕一個,流放一個……
元干涉期,高麗幾乎將頭貼在了地上,上層流行辮髮胡服,甚至還有國王下達“剃髮易服”的法令,直接想要讓高麗“蒙古化”。
在大明建立之初,高麗國王親元勢力強大,依舊臣服於元朝。
朱元璋在外交方面,採取的是睦鄰友好政策,雖然高麗親元,但畢竟國小,朱元璋也不屑於欺負它,加上當時遼東還在元朝手裡,想欺負也欺負不著。
洪武七年,高麗國王辛隅繼位,夾縫之中的他看了看形勢,決定耍個滑頭,一邊嚮明朝稱臣進貢,請求冊封,一邊給北元稱臣進貢,請求冊封。
辛隅是個有小聰明的人,他認為只要兩邊都承認自己,一個頭磕兩個人,那高麗不就安全了?
可是這個傢伙沒學習過禮儀,不知道磕頭一次只能算一個,想要給第二個人磕頭,那你得先站起來。
跪著就想把兩個頭都磕了,那是不太好的。
果然,辛隅安排使臣去了大明,朱元璋原本還是挺高興的,只是一看貢品名單,頓時發怒了,這名單上清清楚楚寫著是給北元朝廷的禮物,不是給我朱元璋的。
好嘛,磕朱元璋頭的時候喊成了北元皇帝的名字,那多尷尬……
辛隅也鬱悶,磕頭喊錯了你也不至於撕破臉吧?既然你朱元璋不識貨,那就換一家,找北元去。
高麗繼續臣服北元。
洪武二十年,馮勝、藍玉率大軍打敗納哈出,將遼東納入大明領地,大明在遼東設定了鐵嶺衛都指揮使司,控制了鐵嶺。
鐵嶺以西是大明,以東就是高麗。
高麗國王辛隅見厲害的北元回草原放牧了,朱元璋的人到了鐵嶺,便打起了盤算,直接給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
我是高麗國王,朱元璋啊,鐵嶺那一塊地皮我要了,你就不要坐地起價,搞什麼拍賣了。
如果你非要在鐵嶺搞什麼房地產專案,那將被高麗視為是違章違法建築,到時候拆了可不要怪我沒提醒……
朱元璋從未見過如此不開竅的國王,自己打了幾十年仗,不就是為了這幾塊地皮,還給自己要土地?
開什麼玩笑!
朱元璋以拒絕了辛隅,還寫了一封回信,大致是:
小子,你欠抽嗎?
辛隅看到信的時候想來是憤怒的,於是他下命:調全國兵馬,征伐遼東,我要抽朱元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