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英烈商會里鋪個路(二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中央錢莊開了門,一個夥計拿出了牌子,掛在了高處。
牌子上寫著:
一銀等價八百三十文銅錢,一貫鈔等價三百文銅錢。
在外等候的商人看到這一幕,不由心頭一驚,眼下再存入銅,損失更大了。
梁文星坐在不遠處的茶樓裡,無需看清楚牌子上的字,只看看捶胸頓足,哭嚎出聲的人,就知道銅又賤了。
“老爺,趙東家的馬車隊走了。”
掌櫃梁褚低聲稟告道。
梁文星側過頭,看了一眼折返的十幾輛馬車,嘆息道:“銅荒已不甚嚴重,想要依靠銀賤銅貴來獲利,是不太可能了。”
梁褚欣慰地說道:“還是老爺高瞻遠矚,早日將大部分銅錢存入錢莊換了銀兩,這才多久,銀已貴了不少,看這情形,待銀銅迴歸正軌,老爺必會大賺一筆。”
梁文星呵呵笑了笑,起身道:“攤上一個聖明君主,自然要跟好了。走吧,英烈商會召議對策,我們也去看看,聽聞這次代王、珉王會露面,不同尋常啊。”
英烈商會就設在聚寶門外,是一座三層高樓,不僅是協調大報恩寺、英烈碑各類物資的商人中心,也是外地商人羈旅京師的高階客棧。
在設定之初,英烈商會便確定了基本宗旨,即打造好英烈碑,為大明英烈家屬提供贍養撫育資金。
正是因這一宗旨,商人在民間取得了良好的聲譽。
雖然英烈商會的贍養撫育資金是先交給戶部,由戶部官吏交給英烈家屬,但英烈商會總是會事後做一個調查反饋,若是戶部少給了或沒給,那英烈商會是會“鬧事”的。
有本事鬧事的,自然不是尋常商人,而是三王。
三王發過話,這裡面有自己的錢,戶部按什麼規定給犧牲的大明英烈多少錢,那是戶部的是,商會給的,必須一文錢不能少,誰拿了自己的錢,就扭掉誰的腦袋。
對於商人藩王的威脅,戶部是不敢大意的,不是因為王爺有威信,而是這筆錢太燙手。
拿什麼錢,都不能拿大明英烈的撫卹錢,這些人為大明流盡了血,不能再讓他的家人流淚。
藩王的威脅之所以有用,不在於威脅本身,而在於他們有著直達天聽的權利。
雖然英烈商會中三王不經常現身,但三王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現在商人有難,自然不會忘了這三位,只是遼王朱植隨船隊去了南洋,尚未回京,商人們只好找了代王朱桂與珉王朱耿。
梁文星進入英烈商會的集議廳時,裡面已站了三十餘人,皆是京師巨賈富商,趙大宇、胡源也在其中。
朱桂與朱耿在眾人的焦急等待中,終於來了。
眾人分坐之後,鉅商魏艋率先哀道:“兩位王爺,中央錢莊再這樣搞下去,我們損失太大了啊,還請王爺出面,給宮裡傳個話,我們商人願拿出銅錢,只望是以一兩銀兌七百文銅來計。”
朱桂看了看朱耿,朱耿示意朱桂來講。
朱桂沒有推辭,冷著臉說道:“事情如何演變為當下局面的,諸位再清楚不過。當初朝廷設中央錢莊,已然說得很
清楚,就是要改變銀賤銅貴,可諸位呢?”
“你們不想著為朝廷分憂,反而為了個人私利,拿著大量銀子一蜂窩去了錢莊,擠兌銅錢,結果導致中央錢莊幾徹底關閉!甚至還有人蓄意囤銅,在民間收攏銅錢,以加劇銅荒!”
“你們所作所為,是何等大膽?朝廷沒有問罪,砍掉你們的腦袋已是恩典,現在還想要恢復往日兌比?”
魏艋臉色有些難看,其他商人也低下頭。
朱桂的話雖然難聽,卻也是事實。
當初大家都被利益燻心,矇蔽了雙眼,吸血中央錢莊。可現在利益這玩意不燻心了,改嗆人,硌牙了,自然要換個調子。
魏艋底氣不足地說道:“王爺,我們是有錯在先,不應跟朝廷作對,是我們糊塗,只是我們現在想要改正,想要為朝廷分憂,卻苦於沒有路子啊。”
朱桂一拍桌子,喊道:“什麼叫沒有路子?出了這商會,走不了幾步,不就是中央錢莊?話說得冠冕堂皇,事做得卻不入人心。”
魏艋臉色蒼白,這要是其他人如此指責自己,早掀桌子了,可現在有求於人,加上人家是王爺,如何都不能翻臉。
“眼下若存入銅錢兌銀,我們便會損失良多,還請王爺救救我們,也好讓我們少點損失……”
魏艋不得不做低姿態。
其他商人見狀,也紛紛哀求。
朱桂還想發火,卻被朱耿給攔住了,朱耿起身道:“說到底,你們是不想蒙受損失,可問題是,若你們不吃掉這筆損失,那損失的是誰?是朝廷!是聖上!敢問諸位,真的想要在朝廷與聖上身上割肉嗎?”
一句話,滿堂皆驚,任誰都不敢言語。
梁文星微微點著頭,二王說得沒錯,銀賤銅貴到銀銅平衡的過程,總是需要有人損失的,原本承擔損失的是朝廷,可眼下,這筆損失被商人“主動”攬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