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哈什哈的時代(一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哈什哈一臉不屑。
這種不屑,並非狂妄,而是出自實力。
額日和木低下頭,說道:“第二件事,便是馬上追趕大明商人。”
“商人?”
哈什哈愣了下,眼下都是談論國事,怎麼突然談到了商人。
額日和木解釋道:“族長想要一個穩定的汗廷,強化對瓦剌部的控制,牽制韃靼,就少不了鹽鐵之物,追上商人讓其日後再入漠北時,改路線至杭愛山以西,那裡才是我們的駐牧地。若是不通知商人,他們定會延舊路北上,到時得到便宜的將是韃靼各部。”
哈什哈認真地看著額日和木,肅然道:“你思慮周全,是我最倚重之人,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辦吧,安排人去追商人,告訴他們,買的裡八剌已死,我馬哈木將成為這草原上的真正主人。”
額日和木含笑應下,轉身去通告部下。
無論哈什哈的未來如何,他確確實實成為了這個時期元廷真正的統治者,以坤帖木兒為傀儡的他,一手握著瓦剌各部,一手抓著韃靼各部的韁繩。
瓦剌制霸的時代,從哈什哈開始。
商隊回程走得很慢,一日最多隻能行四十餘里,不是常千里、侯西域等人不趕時間,而是實在是貨物太多,走不太快。
龐大的商隊出發時帶出去的貨物,已全部換成了貨物,而貨物之中,又以羊毛最重,被分散在了駱駝、牛馬之上,還有不少的皮草、珍貴藥草與東珠等。
當然,多達五千餘的牛羊也算是貨物,還有五百匹精騎,三百小馬駒。
常百業騎在馬匹之上,滿是輕鬆地喊著號子,看著眼前的小馬駒,不由有些興奮,大明封鎖蒙古部落鹽鐵等一切物資,同時也斬斷了蒙古馬匹進入中原的渠道。
馬匹,是大明朝廷極度渴望的貨物。
洪武元年,太祖便下令應天、太平、鎮江、廬州、鳳陽、揚州六府等地牧馬,可是這些地方是農耕之地,種稻子種麥子那是不錯的,能拿去養馬的地盤太少太少,總不能人不吃飯,去養馬吧?
在與元的戰爭中,大明戰馬始終不夠用,太祖只能“所急惟馬,屢遣使市於四方”,然而所得依舊不多。
洪武四年,置群牧監於答答失裡營所,隨水草利便,立官署,專職牧餋。
可在洪武五年第二次北伐,即嶺北之戰中,李文忠的東路軍得失相當,馮勝的西路軍大勝,可徐達率領的中路軍卻遭遇大敗。
很多人低估了嶺北之戰的失敗後果。
這次戰役的失敗,不在於死了多少軍士,而在於損失了大量的軍馬,大明至此被迫從進攻轉入防禦,因此蟄伏長達八年,才恢復過來元氣,開啟第三次北伐。
《極靈混沌決》
而在這期間,太祖幾乎每一年,都在努力擴大牧馬區,尤其是洪武六年,置太僕寺,專司馬政,並在無奈之下,施行了養馬之法,讓民間參與養馬,標準是:
江南地區,十一戶人家養一匹馬;江北地區,五戶人家養一匹馬。
這是極為擾民的一項規定,也是大明朝廷的難解之困。
常百業十分清楚馬匹的價格,就身下的成年戰馬,拉到京師,不,就拉到大同,沒有五百兩,誰都別想拿走,郭英也不行,還有這些優質的小馬駒,任意一匹低於百兩,自己都不賣。
只是常百業也十分清楚,這一群優質戰馬與馬駒,不是晉商交給朝廷的貨物,而是獻給朝廷的,只有這樣,才能改觀朝廷對商人的看法,讓商人真正有尊嚴地活在這個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