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百騎兵破三千(第1/2頁)
章節報錯
梁道明目光兇戾,左手提著外層鑲鐵的木盾牌,右手高舉一柄長彎刀,厲聲喊道:“奪回我們的土地,趕走滿者伯夷!隨我殺!”
“殺!”
歇斯底里的喊叫聲中,充斥著憤怒、仇恨與殺機。
這群人中,有本就善戰的土著,有捨棄家園漂泊在外,想要闖出一片天地的勇士,有失去一切,被梁道明收留的商人。
無一例外,他們都是戰士,這些戰士,並非是天生的。
三佛齊與滿者伯夷之間的戰爭已不是一次兩次,每年都有著幾次大大小小的衝突。為了避免滅國滅家,梁道明、施進卿採取的是“全民皆兵”政策。
凡年滿十六歲的男子,皆是三佛齊軍兵,閒暇之時,編隊整訓,這也是為什麼三佛齊只有十萬人,卻有著三四萬兵的緣故。
只是梁道明在防守上出現了問題,將主力一分為二,一方面佈置在南部海灣,雖然守住了長長的海岸線,避免了滿者伯夷從南入侵,但也耗掉了自己近五成的軍士。
其他軍士,還需要防護舊港、北部、西部與皇宮,部隊分散,加上舊港被襲,丟得突然,是導致梁道明失敗潰逃的一大原因。
可縱是如此,三佛齊的軍兵戰力依舊不可小視。
梁道明與施進卿皆是出色的將領,他們並不是中原地區的和平“皇帝”,擁有著剝奪他人素有的權利,他們的權利,是三佛齊人給的,他們的使命,是保護三佛齊。
哪怕是身處高位,他們也不曾忘記初心,始終保持著戰鬥能力,梁道明雖上了年紀,也衝殺在了第一線。
這不是梁道明想要搶風頭,而是他十分清楚,想要鼓舞士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身先士卒,殺在最前線。
此戰一開始並沒有多少的策略,或者說策略就一點,那就是拔除滿者伯夷大軍佈置的鹿角丫杈,擊敗目光之中的所有敵人。
施進卿高大威猛,以長槍挑開鹿角丫杈,率先跳過壕溝,殺掉數人,開闢出前沿陣地,隨後梁道明率軍隊殺至,五千餘人對五千餘人,原本應是勢均力敵,你來我往的激勵鏖戰,可戰事一開始,滿者伯夷的大軍便徹底崩潰了。
昏暗之中,滿者伯夷的將領並不知道梁道明、施進卿有多少人馬,乍一聽漫天遍野的都是殺聲,能不慌亂?
原本還想調動軍隊,指揮眾人反擊,可也不知道哪裡飛來一支箭,送自己回到了滿者伯夷故土……
為首將領死了,軍隊就難以支撐了。
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沒了指揮官,副指揮官又怕死,光著一隻腳就跑路了,這還怎麼打?
可憐的,只是士兵。
梁道明、施進卿沒有廢多大力氣,就斬敵八百餘,俘虜一千餘人,其他三千人早已作鳥獸散。對於降俘,梁道明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透過言語招撫了三百人加入三佛齊,其他七百餘讓其留在原地。
至於他們是選擇留下來,還是會離開,梁道明沒有在意,也沒時間管他們。
此時,天已
放亮。
梁道明召集三佛齊將士,下令道:“施進卿率一千五百人,自此處向東南,奔襲舊港以北,鄭軍禮率一千五百人,奔襲舊港以南,其他人手隨我,奪回皇宮,直擊舊港,明日此時,務必將滿者伯夷大軍趕出三佛齊!”
“遵命!”
眾人齊聲喊道。
梁道明沒有拖延,安排好軍策之後,便馬上下令出擊。
時不待我。
梁道明清楚,透過大明水師多日來的施壓與牽制,滿者伯夷大軍已到了十分疲倦的地步,之所以選在白日,是因為滿者伯夷在舊港的主力,夜晚更是清醒,戒備,更有戰鬥力,而白日,卻是他們經過一夜提防、警備之後的疲倦期。
這是最好的進攻時期。
雖只有不到六千人,梁道明依舊將軍隊一分為三,聲勢不可抵擋地殺向東南舊港方向。
原本整個三佛齊的國土並不大,東西不到五百里,後被滿者伯夷與滿剌加等國侵蝕,東西距離已剩下不到三百里,而從森林殺出來之後,梁道明距離舊港與海灣,只有一百餘里。
梁道明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在十二個時辰內奪回舊港,奪回整個三佛齊!
這是一個極有野心,也極考驗軍士能力的決斷。
十二個時辰,不計殺敵時間,僅僅是強行軍百里,便足以讓人震驚。
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武卒”特種兵選拔,其標準也只是半日行“百里”,但這裡的百里,只等同於後世六十里。
對於日常軍隊而言,即常行軍,每日按五個時辰來計,也不過只有三十至五十里路;急行軍,需要輕裝上陣,一日五個時辰,可行百里,不過這種情況很少,基本到了地方,也沒多少力氣作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