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愚起身道:“滴血驗親,雖有可取之處,然並不精準。臣在行醫時,便遇此問題……”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滴血驗親,在朕看來是一件荒唐之事。按照朕所知,我們所有人身上流淌著的血,雖都是紅色的,但卻有著不同型號,暫且定為血型,便如麥穗,雖出一株,然大小有別。”

“血型?”

戴原禮等人吃驚不已,低著頭看自己的手,有些迷茫。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沒錯,血液也有型號,型號不少,但主要可分為甲型、乙型、甲乙型與丙型。血液相同者,允許輸血……”

“皇上,何為輸血?”

鬱震不由問道。

朱允炆思索了下,說道:“便以軍士來論,其戰鬥中被砍傷,失血過多,生命垂危。此時施以補血之物,難以續命。若可以借人血輸其體內,以血補血,則其可活。”

“這,這怎麼可能?”

鬱震等人震驚不已。

匡愚更是臉色有些蒼白,問道:“皇上,這豈不是說,喝人血也可補血?”

朱允炆嚴肅地搖了搖頭,道:“輸血之法,可不是吃血,需要輔以器具,將血液輸入至經脈之中。此法聽聞來驚世駭俗,然則,卻是救命活命之法,不過當下尚尋不到容納血液之器物,其模樣大致如此……”

黑板之上,粉筆刷刷,一個輸液瓶、輸液管顯現出來。

朱允炆解釋著輸液理論,雖然知道這些人未必相信,也未必聽得懂,但無妨,開啟思路是最關鍵的。

人是有求知慾的,一旦知道那裡有一扇門,他自然而然會去推開。

朱允炆的任務,就是在他們認知的牆壁上,開鑿出一扇扇門,能不能走出去,研究出來點後世醫學,那就看他們自己了。

“皇上,如何證明血型,又如何分類?”

戴原禮詢問道。

朱允炆微微搖頭,道:“這方面朕也不甚清楚,若想分辨,還需你們來探索。”

戴原禮有些無奈,這說了半天,竟如什麼都不曾說,實在是讓人心癢。

朱允炆笑道:“血型之論,暫且放下。諸位可有人讀過《華嚴經》?”

楊士奇站了起來,道:“臣偶有讀過,並不精通。”

朱允炆抬手,示意楊士奇坐下,說道:“朕雖不喜佛經道文,但在《華嚴經》中,有這麼一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如來,朕是認可的。你們可知為何?”

戴院使等人紛紛搖頭。

朱允炆解釋道:“因為在這細沙之中,其蘊含著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存在,深入其中,卻是別有洞天。佛經中還說,一滴水中有十萬個生命,此話也絕非謬論。在我們打上來的水中,有著我們看不到的生物,它們的名稱,是為微生物,有些有毒的,也稱之為細菌。”

匡愚、鬱震等已有些麻木,又是從未聽聞過的學說。

“皇上,臣實屬無法相信,水中清澈,一覽無餘,如何能有其他物存在?”

出身於太醫院的何淵起身問道。

朱允炆微微一笑,說道:“朕知道你們會有此問,所以準備了一件東西。”

說著,朱允炆便拿起手帕,從木匣之中取出了一物,放在了桌案之上,笑道:“大家可以走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