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秋,月餅舊事(二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邊閨女要出嫁,請一天假。
老朱不準!
那邊孩子要辦入學手續,請一天假。
老朱還是不準。
母親病危,請一天假。
老朱依舊不準。
好嘛,整天干活,還加班熬夜,也不發加班費,老婆跑了都不知道,孩子怎麼看都不像是自己的模樣,這怎麼行?
鬧騰了幾年,朱元璋也看出問題來了,不得不退了一步,十二月開始放寒假,回家去吧,正月再來上班。
一個月的寒假,緩解了朝臣與朱元璋的矛盾。
但緩解,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到朱允炆時期,官員的假期依舊很少,除了規定的春節、冬至、寒假,嗯,還有朱允炆的生日,新設定的國慶節外,也沒固定休息日。
朱允炆對於工作這回事,更重視效率,只要官員把事情辦好了,辦妥了,並不需要官員加班,甚至是官員請假這種事,都放手交給了內閣與吏部。
中秋畢竟是團圓節,朱允炆也不打算忙碌政務,準備好好陪伴下家人。
坤寧宮。
朱允炆與馬恩慧召兄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後宮寧妃、賢妃、淑妃,共度中秋。
朱允熥可以稱得上是一表人才,談吐不凡,性格溫潤,對只有十四歲的朱允熞、八歲的朱允熙十分照顧,此時正抱著朱文奎,講述著嫦娥奔月的故事。
馬恩慧接過侍女送來的月餅,端給朱允熥,道:“嫦娥奔月之事,令人唏噓,若她不貪那不死藥,哪會只能在廣寒宮回不到家,團聚不了。依我看,嫦娥奔月是告訴人不得貪心,免得後悔。”
朱允熥有些牙疼,怎麼什麼事,都要敲打下自己,這不就是告誡自己,不要再貪心皇位嗎?我也沒貪心啊……
笑得有些勉強的朱允熥拿了一塊月餅,道:“皇后所得是極,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說的便是這個理。”
“皇后姐姐,這月餅真不錯。”
朱允熙嚐了一口,歡喜地說道。
朱允熥眼神一轉,便摘下腰間的玉佩,對朱允熙、朱允熞考校道:“在我大明之前,月餅又名胡餅、小餅、團圓餅,前宋蘇軾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但宋代中秋點心,並不是以月餅為主,而是以石榴、棗、慄、橘、葡萄等‘秋嘗’為主。”
“到了元朝,月餅才成為常見之物。太祖爺打下大明,月餅便成為了中秋必備之物,這其中的關節,你們誰可以說清楚?說得好,這一枚玉佩,便是彩頭。”
朱允熙不等哥哥朱允熞說,便連忙搶先回道:“我知道,此事與太祖有關。”
“仔細說清楚。”
朱允熥鼓勵著朱允熙,朱允熙自信地講述道:“元末時,太祖起兵,驅除胡虜,百姓紛紛響應。但元廷還控制著很多地方,百姓被管著,不敢加入太祖大軍。謀士劉基便主動提出來,可以讓百姓殺掉元廷管家公,加入太祖。”
“劉基散播童謠,唱的是‘且莫笑,看重九;重九交午未,人頭要落地。’百姓聽聞重九有大難,便紛紛祈禱,後聽說在月圓之夜吃月餅可消災解難,於是便去買月餅。”
“在八月十五日時,百姓開啟買來的月餅,
裡面夾著一個紙條,上面寫的是‘中秋子夜時,齊殺管家公’,後來,百姓便殺了管家公,成為了太祖的軍兵。”
朱允熥滿意地笑著,將手中的玉佩遞給朱允熙,道:“說得好,哥哥便將這玉佩給你,要謹記於心,歷史不可忘,百姓不可欺。”
“好一句歷史不可忘,百姓不可欺,看來你也是心懷百姓之人。”
朱允炆邁步走了過來,見朱文奎跑過來,便張開手臂。
朱允熥心頭一驚,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歷史不可忘,百姓不可欺”這句話誰都可以說,唯獨自己不能。
在朱元璋選擇隔代繼承人時,有資格當皇位的就兩人,那就是朱允熥與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