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隨我一起出關吧(三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受益於南京地理位置,糧食轉運極為便利,加上週圍便是產糧區,雖然多了幾萬人,但糧食價格卻沒有起半點波動。
糧食價格穩住了,人口增加對京師的衝擊便弱了許多。
不得不說,大明官員的執行力是超一流的,朱允炆只是一句“以工代賑,安置災民”,官吏便將百姓作了編排,青壯八千餘
人,三山門外糧倉分配了兩千人,東水關碼頭分配了兩千人,剩餘四千人全部劃撥給大報恩寺、英烈碑。
考慮到中秋將至,冬日不遠,朝廷在三門外各設定了一座大型的“棉花廠”,招攬婦人彈棉花,織造冬衣、冬被。
皇后馬恩慧帶寧妃、賢妃、淑妃等內後宮之人,與婦人一起織造冬衣,接連數日與災民為伴,贏得一片民心。
馬恩慧、淑妃等人,是真正的織造能手,其熟練程度,就連民間巧婦也驚歎不已。
“劉家娘子,在這京師過得如何?”
馬恩慧含笑,問向一旁婦人。
劉氏有些慌亂,手中動作馬上停了下來,回道:“好,很好。”
馬恩慧示意劉氏放鬆,詢問道:“可還有哪裡不好的?”
“沒有,皇上皇后對我們太好了。”
劉氏回道。
在劉氏看來,朝廷管吃管喝管住,還給活幹,能領工錢,這便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馬恩慧見劉氏不說,便起身,拍了拍掌,對眾人道:“本後來這裡,便是想知道你們還有哪裡不好,朝廷還能為你們做些什麼,你們不要有什麼顧忌,可以直接與本後說。”
“說起來,本後與大家都一樣,主不得家中大事,但皇上乃是聖明之主,若知道大家還有困難,必會想辦法解決。說說吧,說錯了也沒關係。李家娘子,從你說吧。”
李氏連忙起身,想要下跪,卻被一旁的淑妃給攔了下來,
淑妃輕聲道:“莫總是跪,這裡只有百姓,我們也是百姓的女兒。”
眾婦人聽聞,不由感動。
李氏認真地點了點頭,對馬恩慧道:“皇后娘娘,若說有難處,還真有一件。”
“嗯,說來聽聽。”
馬恩慧含笑鼓勵道。
李氏嘆息一聲,說道:“我家男人去了碼頭,老父親去做了火夫,如今家中,便只剩下老母親與兩個八歲大的孩子,老母親行動尚可,就是孩子有些頑劣,總是出門,昨日竟偷偷去了城門口,若不是有衛兵守著,他們便會跑到城裡。”
“總如此,我們不安心啊,京師那麼大,萬一迷了路,找不回來,我們該怎麼活?我們也知道,這事與官家沒關係,只是我們分身乏術。”
馬恩慧聽聞之後,微微點頭,看向其他人,問道:“大家也有這個難處吧?”
婦人家紛紛點頭。
馬恩慧面色變得嚴肅起來,認真地說道:“孩子問題,如何能是小問題?人都說,做皇后要母儀天下,你們的孩子,又何嘗不是本後的孩子。既如此,那本後便幫你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姐姐,皇上那邊?”
寧妃詢問道。
“不用問皇上意思了,這事,本後還做得了主。”
馬恩慧霸氣地表示,然後看向李氏,道:“本後開辦一個學堂,讓大家的孩子都到學堂裡來,即可以管教孩子,免他四處亂走,亦可以引孩子進學,識字讀書,你們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