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放下手中的奏摺,看了一樣雙喜,雙喜接過顧三審的奏摺,轉呈給朱允炆。

所謂假子,那就是義子,陳瑄這是想當很多人的爹啊。

顧三審重重點頭,道:“在幾處府邸密室中,發現了一百套盔甲兵器,數量雖少,但可見其心不良。”

朱允炆展開奏章,仔細看了看,眼神陰寒起來,道:“二

百二十五萬銀兩,呵,好一個水師總兵啊,朝廷為了一個工程,也只能拿出二十萬兩,他倒是厲害。”

水運走私,確實利大,加上水師大船、海船多,時不時便需要去一趟廣州,再去一趟山東、遼東等地方,轉手交易,無論是自己幹,還是交給商人幹,都少不了利。

二百多萬兩銀子,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當然,相對於前輩郭桓的一千二百多萬兩還是差了好幾個等次。

但對於朱允炆而言,這可是登基以來遇到的第一大貪官。

二百二十五萬兩,只是現金,這還沒計算陳瑄府中物件、地契、商鋪、貨物等價值。

“盤點清楚之後,所有銀錢,遞送戶部,造冊入庫,不可缺少,若有人伸了手,那就把手留下。”

朱允炆冷厲地說道。

顧三審連忙保證。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道:“朕需要你安排人去一趟句容,整合那裡的石灰礦,讓石灰礦生產的越多越好,朝廷一律購置。你可有合適人選?”

顧三審想了下,回道:“皇上,千戶郭綱乃是句容人,對當地熟悉的很,可擔此重任。”

“好,那便讓他去吧,告訴他,朕要的是各大石灰窯聯合起來,一起做大,而不是吞併為一家,不可損百姓與商人之本!”

朱允炆囑託道。

“請皇上放心。”

顧三審說著,笑著說了句:“皇上,臣有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吧。”

朱允炆皺了皺眉。

顧三審稟告道:“皇上,句容宗族中,有兩大姓氏,分為郭、駱。”

“駱?”

朱允炆看著顧三審,目光微微一閃,說道:“駱才人也是句容人?”

顧三審道:“據安全域性調查,駱家因牽連到藍玉案,家破人亡,但其還有一位大伯與一位叔叔在世,尚有幾位堂親,且駱才人祖母便為句容城中郭氏一脈。”

“如此說來,那千戶郭綱,也與駱才人有幾分親戚關係了?”

朱允炆笑了笑,問道。

顧三審肅然回道:“臣調查過,郭綱一脈與駱才人母系一脈,只是旁親,並無多少瓜葛,若是深究的話,最多是遠親。”

朱允炆抬了抬手,道:“既然如此,那便先讓郭綱準備一二吧,至於出京時間,朕另行安排。”

“遵旨。”

顧三審行禮離開。

朱允炆處理好政務,便去了承乾宮。

駱顏兒正在造冊,統算七月份所生產的醫用紗布,求算所得利,見朱允炆來了,便忙放下毛筆,起身迎禮。

朱允炆上前攙起駱顏兒,便牽著她的手,走到了桌案旁,讓駱顏兒坐下,道:“這貨物盤點最是麻煩,才人辛苦。”

駱顏兒不敢坐,哪裡有皇上站著自己坐著的道理,逾禮太過,便站在一旁陪著朱允炆,道:“相比皇上操勞,臣妾如何都不敢稱辛苦。”

朱允炆拿起賬冊,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