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你管這東西叫火銃(二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臣下曾聽聞,那裡一直缺少搬運力工,災民若至,可算是有個現成的活計。而聚寶門外,又是天界寺,報恩寺與英烈碑便選址於此,用人頗多。金川門外的糧倉,正在興建之中,同樣也需要人手。如此看來,皇上之見,極為高明。”
鄭賜嘆息了一聲,道:“你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若拖家帶口,如何安置?婦孺老弱待在城外,出點意外,又如何給皇上交代?”
“大人,那是巡檢、府尹與安全域性需要負責的事,我們只需營造好簡易居所,讓其有所住便可。”
嚴震直認為,工部就幹工部的事,其他事,有其他人負責。
鄭賜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只好分派任務,徵調工匠與民力,於三門之外,靠近水源之地營建居所。
朱允炆批閱過奏摺之後,便踩著夕陽的光,走在大明宮內。
“羅先生身體如何?”
朱允炆詢問道。
雙喜笑著搭話:“皇上,羅先生前幾日只是偶感風寒,昨兒有人報過,說他已是無礙。”
朱允炆看著經廠的方向,想了想,道:“罷了,差人代朕去看望下吧,若他有所需所請,一律通報。”
“遵旨。”
雙喜安排其他長隨跑一趟經廠。
“皇上,可要回坤寧宮?”
雙喜詢問道。
朱允炆看了看天色,道:“帶朕去兵仗局看看,聽聞他們改進了火銃,朕想見識下。”
兵仗局,明代朝廷火器的核心供應商。
事實上,明代初期負責製造火器的單位,名為寶源局。
聽聽,寶源局,這名字怎麼聽,怎麼看,都像是印鈔廠。
沒錯,寶源局它就是一個印鈔廠,最開始的職責,那就是打造銅錢。
後來朱元璋可能是改用鈔票,覺得寶源局匠人沒事幹,便讓其改行製造火器,同時兼職打個板凳,造個洗臉盆,設計個防盜鎖什麼的。
那時候的寶源局,職責太雜,火器製造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很難形成規模,你想想,這邊研究火銃呢,隔壁屋子裡在討論這個車軲轆怎麼修理,門外還有人鋸木頭,要打個刑具,還讓不讓人專心造武器了?
《仙木奇緣》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案,取締了軍需庫,改設軍器局,專門負責武器製造。
但軍器局最初並不負責火器,僅僅負責弓、槍、刀、頭盔、甲等冷兵器製造,如交肚弓,黑漆紕子箭,魚肚槍頭,蘆葉槍頭,馬軍雁翎刀,步軍腰刀,將軍刀,水磨頭盔、水磨鎖子護頂頭盔,紅漆齊腰甲、水磨齊腰鋼甲、水磨柳葉鋼甲……
洪武十七年年,朱元璋設定兵仗局。
兵仗局乃是內府機構,隸屬於宮中二十四衙門,其一開始的定位,那就是火器與冷兵器二合一的製造機構。
在火器方面,兵仗局製造的種類多達二十七種,主要為:
神銃、斬馬銃、手把銅銃、手把鐵銃、椀口銃、神槍、一窩蜂、神機箭、銃箭、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奪門將軍、襄陽炮、大洋神機炮、小樣神機炮、椀口炮、銅炮、大炮、小炮、旋風銅炮……
從繁雜的樣式來看,洪武時期的火器製造已形成體系。
兵仗局掌印太監劉聚見朱允炆至,匆匆行禮。
朱允炆坐了下來,道:“聽聞兵仗局火銃有所改進,朕來看看。
”
劉聚惶恐,道:“皇上若想看,只需差人遞個話,兵仗局會送過去演示,怎敢讓皇上走一趟。”
“少奉承了,拿出來吧。”
朱允炆平和地說道。
不多時,便有護衛隨兩人走入,護衛緊隨其後,刀已出鞘。
劉聚也清楚,這裡是兵仗局,若不防著點,萬一有個不開眼的,拿著火銃對皇上來那麼一下子,那所有人都得陪葬。
護衛在側,也是防備萬一,若有異心,瞬間便可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