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朱允炆難過的不是李森的死,而是自己對權利與力量的過度使用。

身為皇上,手中握著的權勢太重,重到了朱允炆甚至有些迷戀這種掌控人生死的感覺。

這種感覺,很令人舒坦,也極度危險。

朱允炆很清楚,若不能約束自己,剋制自己,那接下來的路,便是家長式的獨裁之路!

日積月累之下,自己便再聽不得任何人的反對,聽不得任何人的意見,自以為是,自決一切,一旦有人犯了錯誤,觸怒了自己,那他們的下場便是死。

這種獨裁專制,或許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感,卻帶不來真正的繁榮與盛世。

時代不是一個人締造的,而是時代之下的所有人合力的結果。

朱允炆需要大臣,需要百官,需要懂得剋制與約束,需要一個言路開闊,清明郎朗的朝廷氛圍,而不是一群整天擔驚

受怕,不敢言說的羔羊。

“廷杖也是太祖之制……”

馬恩慧撇了撇嘴,認為朱允炆打得沒錯。

朱允炆鬱悶,朱元璋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上,沒錯,可他沒有法治觀念啊。殺人的時候,問都不問,一刀切幾萬人頭都成了習慣。

《大明律》是朱元璋推動實現的,他要求百官與百姓遵守,至於他自己,想遵守的時候就遵守下,不想遵守的時候,誰也攔不住。

完全一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帝王風采。

“朕可不敢與太祖比啊。罷了,朕決定了,廢除廷杖,日後再不會出現這種荒唐。”

朱允炆下定了決心。

馬恩慧嘴角帶著幾分笑意,深深看著朱允炆,起身施禮道:“皇上聖明,臣妾為大明有如此明君賀。”

“少來吹噓,剛剛是誰說太祖之制的?”

朱允炆翻白眼。

“若是皇上日後啟用廷杖,臣妾還會說……”

馬恩慧秋眸左右靈動。

“你這是將朕的軍啊,朕可不可以悔棋……”

朱允炆拍了下眉頭。

馬恩慧見朱允炆走出心結,身體輕輕一旋,道:“落子無悔,皇上,我們去摘蓮蓬吧。”

朱允炆攬著馬恩慧纖柔的腰,走到邊緣處,道:“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朕希望皇后,能多一些天真燦漫。”

“寧知寸心裡,蓄紫復含紅。臣妾願皇上能知寸心顏色,明察秋毫。”

馬恩慧款款撩裙,踏上小小蘭舟。

朱允炆含笑登舟,解開繩索,拿起竹篙輕輕一撐,蘭舟已動。

看著被劃紅胳膊,衝著自己嗔怒的馬恩慧,朱允炆的心變得踏實起來。

擺在自己面前的,不就是貪官汙吏的問題?

需要整頓,那就整頓吧。

無論是京官還是地方官,都來一次考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