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衡文標尺是這樣的(第2/3頁)
章節報錯
低頭看看自己,我怎麼就想拿磚頭拍死那些考官,文章好壞,怎麼能代表我高尚的人品……
“好文章啊!好文章!”
一位同考試官搖頭晃腦,沉醉在其中不可自拔,晃暈了之後,提筆寫下了評語:“此作明暢精切,宜錄之。”
雅文吧
然後將試卷放至一旁,有人會轉呈給主考試官。
“這都什麼文章,聖賢書
白讀了!”同考試官都給事中張悅憤然提筆,寫下:“理不明,義不精,罷之!”
這份試卷基本上沒希望了。
當然,一份考卷往往需要兩個同考試官審閱,若意見一致,那這位哥們也只能落榜了。
若出現了分歧,還可以再加一位同考試官,或直接交給主考試官來定奪。
楊士奇彎腰,撿起了這一份試卷,仔細品讀之後,不由皺了皺眉,看向張悅問道:“此作為何罷落?”
張悅給楊士奇拱手作禮,直言道:“此經義乃是一匡天下,孔子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朱熹註釋為‘霸,與伯同,長也。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微,無也。衽,衣衿也。被髮左衽,夷狄之俗也。’”
“無論孔聖人還是朱熹之言,皆認為管仲有功而無罪。然這位舉子文章,竟言說管仲有功且有過,功大於過,如此不明是非,違背聖人教誨,如何能留?”
楊士奇皺了皺眉。
管仲功過,是一個很棘手的認知問題。
春秋時期,齊襄公身邊有兩個兄弟,一個是管仲輔佐的公子糾,另一個是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
齊襄公被殺之後,公子糾與公子糾小白都想當國君,管仲為了讓公子糾上位,主動帶人去截殺公子小白,射了公子小白一箭。
插一句,管仲這個傢伙不是眼瞎就是沒幹過殺人這類活,射了箭,好歹上前看看還有沒有呼吸啊,實在不行,你再補幾箭,砍掉腦袋不就好了。
人家管仲遠遠的射了一箭,看對方倒了,哎,打馬就回去了。
這簡直是丟了刺殺界同僚的臉……
公子小白沒死,先一步回到了齊國,成為了齊桓公。
齊桓公殺掉了管仲的主子公子糾,沒了老闆,沒人發工資了,管仲卻又在鮑叔牙的推薦之下,成為了齊桓公的宰相。
按照古人的邏輯,你老闆掛了,你是要盡忠的。就算是不跟著老闆一起喝孟婆湯,好歹你也要發個血誓,一定幹掉齊桓公,為老闆報仇雪恨才是。
可管仲不僅不報仇,還給幹掉舊老闆的新老闆打工,這就是典型的一身事二主,忘恩負義了。
雖是如此,但管仲對齊國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孔子用“一匡天下”四個字評價管仲,足見其評價之高。
但楊士奇也清楚,孔子與朱熹的觀點,或許是正確的,但也不能不允許別人存在質疑,何況這位舉子也沒有否定管仲,只是說他曾經有過錯,但功勞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