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建報恩寺,所耗必然不低,臣提議,可先行勘察,給出方案……”

鄭賜見狀,生怕朱允炆再說十萬兩,連忙又造了一個坡,用眼神示意朱允炆:皇上啊,這個坡不陡,只要您點個頭,嗯,啊,喊兩聲就沒問題了,剩下的事交給我們去辦。

朱允炆揉了揉眉頭,說道:“既然你們如此好意,那朕若是不退一步,也不太好。”

鄭賜、解縉等人鬆了一口氣。

朱允炆開口道:“那戶部便撥付二十萬兩吧,就這些,一文錢都不需要多。至於建造圖紙與規格,朕會親自繪製,到時候工部研判是否可行。若可行,便做初步籌備。”

“皇上,請三思啊。”

解縉、鄭賜、黃子澄等人連忙喊道。

朱允炆擺了擺手,道:“二十萬兩足夠了,諸位愛卿,可還有其他事要上奏?”

官員見狀,一個個面面相覷,也不好再說什麼。

皇上自己挖的坑,掉下去也怪不得別人。

禮部尚書陳迪出班,手持笏板道:“皇上,六月六日高考將近,然主考官尚無指定,還請皇上選定主考官,也好安排高考事宜。”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禮部可有推薦?”

陳迪肅然道:“禮部侍

郎兼侍讀學士董倫,精通經史子集,身負大才,可為主考官。”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道:“這樣吧,以董倫為主考官,以太常少卿高遜志、國子監祭酒楊士奇為副考官。至於批閱方面,則安排翰林學士方孝孺、侍講學士姚廣孝、國子監祭酒楊士奇三人統籌,具體批閱官員,以禮部、吏部中選入。”

“皇上聖明。”

陳迪施禮,退至一旁。

“即無其他事情,那便退朝吧。”

朱允炆起身,百官施禮,齊呼萬歲。

坤寧宮。

馬恩慧難以置信地看著朱允炆,然後伸出手,用手背感知著朱允炆的額頭,皺眉道:“不熱啊,怎麼還說起胡話來了。”

朱允炆抬手,握著馬恩慧的手,認真地說道:“朕很清醒。”

馬恩慧看著朱允炆,微微搖了搖頭,道:“皇上是如何想的,二十萬兩,如何都不可能建造起報恩寺,難道說,這報恩寺,很小?”

朱允炆嚴肅地說道:“報恩寺存放無數忠魂骨,小的話,豈不是為世人笑話?朕心中的報恩寺,無論是規格,還是規模,都應為天下第一等。”

馬恩慧臉色更難看了。

規模越大,規格越高,那意味著耗費錢糧的數量越多。

“可是皇上,為什麼只要了二十萬兩?若按皇上構想,縱二百萬兩也不夠吧?”

馬恩慧苦澀地說道。

朱允炆點了點頭,道:“想要完工,沒有十年之力,是不太可能的。至於耗費錢糧,少說也要三百萬兩,若加上其他佈置,總耗費大致在四百萬兩左右。”

歷史上的報恩寺,是朱棣為紀念明太祖和馬皇后而建,動用工匠十萬餘,耗費錢糧二百五十萬兩、金錢百萬,耗時十九年興建而成。

那時候工匠強制徵調,管吃管住就行了,可現在朱允炆正在提升工匠待遇,又準備廢掉輪班匠,想要徵用匠人,只能拿錢招人,所耗銀錢自會大幅增長。

馬恩慧嘆了一口氣,便向外走去。

朱允炆不解地問道:“皇后要去何處?”

馬恩慧頭也不回,只留下一聲無奈:“家裡要沒錢了,本後去織造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