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闊綽的王爺,心動的藩王(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爺雖然俸祿豐厚,每年一萬石,但摺合銀兩也不過五六千兩,平日裡還得養著護衛若干人,太監若干人,侍女若干人,雜役若干人,嗯,還有妾若干人。
便是日常王爺、王妃吃個飯,一天最低也得十兩銀子吧,這就多少花銷了?
孩子營養品不買嗎?
上學不交學費嗎?
生病不花錢嗎?
偶爾過個節,總要購置點東西,打賞個下人吧。
林林總總,一年過得很是拮据。
若不是平日裡多佔地、多受賄、多撈好處,日子誰能過滋潤了?
原以為遼王、珉王被收回封地,沒了產出,只靠著俸祿吃飯,他們應該過得緊巴巴,府裡都揭不開鍋才對。
可誰能想到,這兩位不僅沒有窮困潦倒,還成了小富豪,出手便是一萬兩白銀!
在座的王爺雖然有些家底,但誰能有如此魄力,輕鬆獻上萬兩白銀?
看來二王經商,並非是為皇上所迫,而是真心從商!
商人之利,竟是如此巨大?
在座的其他王爺不由心動。
朱桂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起身走了出來,道:“願皇上收回臣屬封地,恩准臣下從商。呵呵,皇上,臣也想大富大貴,還請皇上莫要拒絕啊。”
其他藩王有些吃驚,但也不想踏出這一步。
朱桂決定從商的心思是強烈的,比其他藩王更為強烈。
無他,朱桂就藩之地是大同。
大同自古以來便是極為重要的軍事重鎮與戰略要地,為兵家必爭之地。
北魏時期,便以大同為國都,有著“三面臨邊,最號要害。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實京師之藩屏,中原之保障”的說法。
明代九邊之地,其中之首要,便是大同!
按理說,代王朱桂待在大同,應該還不錯,吃飽了之後,可以上馬出關,找蒙古人摔摔跤,鍛鍊鍛鍊體魄,順帶弘揚下體育文化。
可問題是,現在的大同朱桂說了不算啊……
在大同的還有一位,那就是武定候郭英。
郭英是朱允炆親自派去的,為山西行都指揮使司,負責大同一切防務,朱桂除了自己的親兵之外,就使喚不動幾個人。
朱桂實質上已經被架空了,繼續留在大同已沒什麼意義,只靠著那點田地產出,還不如回到京師經商。
跟著皇上混,總不至於沒飯吃吧?
朱允炆看著跪著的三人,不由感嘆道:“遼王、珉王雖身入商道,但心憂國事,是藩王之楷模。既然你們一片心誠,朕不準,也不合清理。銀子朕收下了,日後大船出海,可名遼王號、珉王號!”
朱植與朱耿一陣激動,這意味著日後海戰或遠航,遼王號、珉王號將載入史冊!
其他藩王心聲羨慕,這等好事,可不容易有。
若是自己也獻上一萬兩?
不行,少了一萬兩,王妃會把自己踢出去睡覺的。
在其他藩王猶豫名聲與睡覺的問題時,朱允炆看向朱桂,挽留道:“代王叔,大同可少不了您啊。武定候多次來信,讚揚代王叔治下有方。大同固若金湯,代王叔當居首功。”
朱桂有些鬱悶,什麼治下有方,擺明了就是告訴自己,做過什麼該做的事,不該做的事,武定候都上奏京師了,你要小心點……
不行,老被郭英那個痴漢尾隨,也不是個辦法,必須離開大同,回京師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