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權眼神中帶著敬佩,道:“看十五哥富態,必是行商收利不小,傳聞中的那醫用紗布,真是你與珉王織造?”

“若是外人問詢,我自當點頭。我們乃是一家人,既然你們問起,那我便只能據實講來,那醫用紗布與酒精之物,實為後宮織造,我與珉王二人,不過負責買賣事宜罷了。”

朱植坦誠地說道。

“後宮織造?”

朱桂等人吃了一驚,轉瞬明白過來,後宮產出,自然是不好意思買賣的,讓朱植、珉王從商,只需其負責買入一應材料,賣與兵部即可。

朱植、珉王本身並不會虧損什麼,反而可以獲得不少利。

怪不得兩人可以輕鬆入商,有皇后、皇上作後臺,有什麼可怕的?

“十五弟,你給哥哥透個底,行商一月所得幾何?”

朱楧輕聲問道。

朱植微微搖頭,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本賬冊,道:“這是最近幾個月的收支,最近在籌辦中華書局,皇后出了大頭,佔了七成,我與珉王,不過出了三成……”

“嘶,盈利竟如此之多?!”

朱權深吸了一口氣。

按照賬冊資料,朱植每月經商所得,最低也有二千五百多兩,那一年所得,恐會超出三萬兩!而一萬石的俸祿,摺合下來不過五千餘兩,是原俸祿

的六倍之多!

“這,這怎麼可能?”

朱楧難以相信。

坤寧宮。

馬恩慧將匯總賬冊交給朱允炆,笑道:“皇上,後宮營收已釐清,合計十二萬八千五百兩。”

“除掉爐子鋪、中華書局支出了?”

朱允炆接過之後,看著馬恩慧詢問道。

馬恩慧微微點頭,感嘆道:“當然,這點臣妾還是清楚,真沒想到,不到半年,後宮竟能取得如此驚人財富,那民間鉅商,又會有多少錢財?”

朱允炆翻看賬冊,仔細看著,說道:“當下商人還沒形成太大的力量,財力不夠雄厚。不過等一些年,他們便會成長起來。二三十萬兩,不過是中賈,上百萬銀兩家財者,可謂大賈,至於皇后所言的鉅商,呵呵,恐怕要上千萬銀兩的家財了。”

“上千萬兩家財?”

馬恩慧臉色有些蒼白,抓著朱允炆的胳膊,用力地說道:“皇上,若是商人擁有如此財富,於國不利啊!”

商人富可敵國,那大明如何自處?

朱允炆拍了拍馬恩慧的手,笑道:“放心吧,朕在,總會有法子對付他們。當下朕需要他們,這大明盛世,需要他們添磚加瓦。”

盤活大明經濟,只靠著朝廷官買官賣是不可行的,商人資本必須參與其中。

山西商人、徽州商人、關陝商人、洞庭商人、江西商人、閩浙海商、龍游商人、武安商人等,這些後世聞名的商人,也該活躍起來了吧。

新商之策,是商人的狂歡,又何嘗不是大明的狂歡?

朱允炆很清楚商人力量的可怕,也清楚一旦形成財閥勢力的後果,但現在,還不是擔憂這些的時候。

大明想要前進,必須安裝上商人這個輪子。

就在朱允炆看著賬本,準備籌劃中央錢莊時,雙喜匆匆走了過來,對朱允炆道:“皇上,魏國公求見,說是鄭和來了訊息。”

朱允炆眼神一亮,連忙放下賬冊,對馬恩慧道:“皇后且歇著,等朕回來再盤算。”

鄭和請令出海追索倭匪,朱允炆給了鄭和許可,可鄭和一去便是一個多月,一直沒有訊息傳來,讓朱允炆總有些不安。

如今傳來訊息,不知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