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急報,江西想要造反?(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詢問道:“夏侍郎,你認為加商稅,害利幾何?”
夏元吉目光篤定地看著朱允炆,肅然道:“皇上,解禁商人,準其自由經商,便是極大利所在。雖將商稅由三十稅一升至十五稅一,然如一條鞭法,融多稅為一體,統為營業商稅,細細盤算,商稅所增,極為有限。臣認為可行。”
如果單純看待明代商稅的稅率,那可以說是歷史朝代中十分低的一個朝代。
但仔細深究的話,這個觀點未必站得住。
朱元璋定下商稅為三十稅一,相對於元朝的二十稅一已然放寬很多。
如果你在明朝做買賣,賣了十兩銀子的貨物,所上商稅,名義上不過三百多文。
但真的是這樣嗎?
未必。
要知道做買賣,很多並非是在當地,你要穿州過府的,如果想要入城,需要交納城門稅,如果你走的是水路,也需要交納船料鈔或船料銀。
走累了,入住官店休息兩天,這也是需要交納一定稅。
想在這個地方賣東西,總需要門面店鋪吧,就算是你插根雞毛,提著小籃子,那也佔位置的不是?
這就需要交納市肆門攤鈔。
如果覺得自己貨物太多,一次性擺不下,需要放在倉庫,好了,這就需要塌房稅。
塌房,即倉庫。
對了,若是貨物銷路不暢,沒關係,你可以去找牙行,牙行幫你說和買賣,不過牙行稅誰出,你懂得。
雖然明初商稅不多,品類不繁,但隨著明朝的發展,商稅明目日益增多,到了朱允炆時期,一些地方的關卡已經增加了好幾重,為的便是多收商稅。
而這部分商稅所得,是不會進入中央國庫的。
夏元吉很清楚,新商業之策並非只是簡單的五個字,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商稅的取消與規範,比如新商業之策直接取消了城門稅,這看似不起眼,但對於商人群體而言,將是極大的利好。
一個小小看城門的,說你的貨有問題,不讓你入城,你還真沒辦法,只能乖乖掏錢,好好伺候。
再者,城門稅沒一個準頭,主觀性太強,今天收你五十文,明天可能就是三百文。
將其徹底取消,對於商人而言,只有吸引力。
何況,新商業之策不止取消了城門稅,還規範了鈔關稅中的船料鈔,取消了牙行稅等,這些政策的施行,不僅不會讓蘇州府成為商稅高低,反而會成為商稅低窪之地!
到時候,蘇州府商業繁華將是必然的結果,其他周邊府見狀也會紛紛跟進,屆時,大明新商稅之法,將徹底鋪開。
解縉對朱允炆建議道:“蘇州府既然有勇氣,那便給他們機會試試,看看成效,再決定是否推行兩京一十三省也不遲。”
朱允炆微微點頭,說道:“姚善所請,朕是應允的,但不能只是蘇州府,北平府張昺等待多時,商人渴盼已久,不宜再拖。不若一南一北,同步施行新商業之策吧。”
解縉、黃子澄、夏元吉齊聲答應。
在確定了南北新商之策後,朱允炆又將目光投向了遏兼併國策,詢問道:“聽聞江浙一帶國策施行較為通暢,但在江西一帶,卻遭遇了阻攔,進展緩慢,你們如何看?”
“皇上,江西士紳較多,其兼併田產數量之多,可謂罕有。雖推動緩慢,但從目前來看,並沒有引起大的動亂。”
解縉連忙回道。
朱允炆搖了搖頭,嚴肅地說道:“士紳較多,並不是對抗國策的藉口。這群人貪婪無度,手握眾多錢糧,若是動亂起來,後果不堪設想,朕打算給他們一個警告。”
“警告?”
解縉等人對視了一眼,有些迷茫。
朱允炆認真地點了點頭,說道:“劉辰為江西布政使,辦事不利,貶為參政,由吏部左侍郎盧義接替劉辰,統管江西國策施行。你們意下如何?”
“皇上,劉辰歷來忠誠幹練,國策推行緩慢實則有因,若因此連累,恐難安人心。”
黃子澄有些擔憂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