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四字批覆:商人好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通政司的人將奏摺送回兵部,茹瑺迫不及待地開啟奏疏,目光落在朱允炆的批覆之上,頓時瞪大眼睛,一臉的困惑與不安。
兵部右侍郎劉儁(jun)手裡拿著一份文書,湊了過來,問道:“茹大人,皇上可是應允了?”
茹瑺搖了搖頭,將奏疏遞了過去。
劉儁看過之後,也是一頭霧水,迷茫地問道:“皇上是什麼意思?”
茹瑺嘆了一口氣,拿走奏疏,說道:“我也不清楚,此事,需要找內閣商議。你有什麼事嗎?”
劉儁連忙將手中的文書遞了過去,說道:“登州衛指揮僉事戚斌來報,在山東沿海地區,出現了小股倭匪,搶掠殺戮了沿海軍民三十餘,請令兵部調撥船隻,出海殺敵。”
茹瑺連忙接過奏報,仔細看了看,問道:“怪不得奏報送到了兵部,而不是五軍都督府,劉大人,你可知這明威將軍戚斌的父親是誰?”
“自然知道,應天衛百戶,太祖親衛,開國功臣戚祥。只可惜,戚祥在遠征雲南的時候……”
劉儁的目光中流露出可惜之色。
茹瑺仔細看了看奏報,說道:“正好,這份奏摺也拿去內閣看看。”
內閣。
解縉正在翻看著《太祖實錄》的開篇,對鬱新、張紞問道:“此書由誰主筆?”
鬱新搖了搖頭,低頭處理著手中的奏章,說道:“翰林院侍讀學士董倫?總裁官王景彰?你若想知道,需要去一趟翰林院才可。”
解縉眯著眼,說道:“董倫之文,敦厚守舊,王景彰之論,默守陳規,這開篇之論,絕非兩人所作。”
“哦,你說這開篇?”方孝孺走入內閣,搓了搓有些冰冷的老臉,又對著雙手哈了一口氣,說道:“是翰林院編修楊士奇所寫。”
“楊士奇?”
解縉眯著眼,品著這個名字,然後將開篇文稿放了下來,肅然說道:“此子乃閣臣之才!將來,未必在我等之下!”
鬱新、張紞都抬起頭,看向解縉。
這可不是一個玩笑,而是一個不尋常的政治預言!
方孝孺對於解縉的話並不感意外,走上前說道:“我觀楊士奇已有半月餘,無論是品性、能力還是文史才學,皆是上上之選。解大才子,你可有對手嘍。”
解縉哈哈笑了起來,見方孝孺冷,便將一旁的銅手爐遞了過去,說道:“內閣人才濟濟,解某欣然樂見啊。”
方孝孺欣慰地點了點頭,剛想說話,門外便傳來了腳步聲,茹瑺匆匆走了進來,見方孝孺也在,便先打了招呼,見過三位閣臣之後,將戚斌的奏報遞了上去。
鬱新看過之後,微皺眉頭,道:“此事,是否知會下五軍都督府,畢竟登州衛屬五軍都督府所轄。”
張紞思量了下,說道:“登州衛屬於山東都司,為左軍都督府所轄。自李景隆離京師前往廣州之後,左軍都督府相關事宜,便由徐輝祖暫管。不妨將此奏摺,傳給徐輝祖,再作定論吧。”
茹瑺微微點頭,然後拿出了另一份奏章,苦笑著解縉等人,說道:“皇上批覆了。”
解縉眉眼微微一動,不動聲色。
鬱新眯著眼看著茹瑺的神情,微微搖了搖頭。
張紞伸出手,接過奏章,說道:“看來,皇上不準備當你的說客啊。”
茹瑺嘆了一口氣,說道:“也不盡然,皇上所言,似有玄機,只是我參悟不透。”
“哦?”
解縉興致來了,湊了過去。
張紞展開了這一份茹瑺請皇上作說客,說服二王獻上醫用紗布、酒精之法的奏章,目光快速掃去,只見奏章末尾,只有四個硃砂字:
【商人好啊】
張紞頓時懵了,錯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