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兩對比之下,馬恩慧有一種挫敗感,更讓她難過的是,文工團的錢,不是自己的錢……

朱允炆正準備用就業、社會價值來安慰馬恩慧,侍女走入殿內通報,慕容景兒求見皇后。

馬恩慧深深看了一眼朱允炆,問道:“也不知她來,是為了什麼。”

朱允炆起身,笑著說道:“既然是找皇后的,那朕便先避一避,看看她會說些什麼。”

馬恩慧噗嗤笑了,哪裡有皇上躲著偷聽的?

朱允炆不管這麼多,去了屏風後面,搬了一把椅子便開始打瞌睡。

一條鞭法、官吏整頓、遏制兼併,傷害的可是士紳集團的利益,京官自己擺平了,可地方上呢?

那些士紳集團,所謂的地主老爺們,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對抗朝廷?

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勇氣,洪武朝屠殺的陰影,是不是刻在了他們的骨子裡。

造反?

算了吧,士紳手中也就幾個打手,造不了反。

沒有廣泛的農民參與,絕大部分造反是不可能成氣候的。

現在自己為農民謀福祉,他們沒道理會反對自己。

如此一來,士紳再不滿,也只能乖乖割肉了。

只要透過俸祿,解決了官、吏的生活保障問題,一條鞭法便會完全鋪展開來。

張居正改革之所以是十年曇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改革傷害了官吏的權益,也沒有爭取官吏的理解與支援,更缺乏對執行過程的監管、糾正,導致眾多改革出現了嚴重偏差。

自己較之張居正擁有更大的優勢,第一個優勢,自己是皇上,而張居正只能算是首輔“皇上”。

第二個優勢,自己知道一條鞭法、遏制兼併等存在的問題,採取了一系列保障舉措,使用的是改革2.0版,沒道理比1.0版更差。

還有一個優勢,張居正改革搞了十年就掛了,自己今年才二十出頭,只要不放飛自我,不嗑仙丹,活到六七十應該沒問題,拿出三十年的時間,不信搞不定底層田地與治理問題。

就在朱允炆睏乏的時候,屏風外的對話讓朱允炆清醒過來。

慕容景兒對馬恩慧見禮後,拿出了一本賬冊,恭恭敬敬地交給馬恩慧,說道:“皇后,此乃文工團正月賬冊,除去稅銀,結餘是一萬四千兩。所有銀兩已封存入箱,運至坤寧宮門外,請皇后查驗。”

“什麼?”

馬恩慧有些驚訝地看著慕容景兒,她竟然沒有半點留私,完全上交給了自己?

“皇上金口玉言,文工團可自主支配營收,無需遞送坤寧宮。”

馬恩慧壓下不解,說道。

慕容景兒淺淺一笑,回道:“皇后,文工團此來,也是遵旨辦事。文工團二千六百人,皆賴皇上、皇后天恩,才有今日之安穩,文工團上下皆願將營收悉數交付皇后處置。”

馬恩慧感覺臉有些燒,感情自己太小氣了,枉做小人,亂加揣度,淺淺一笑,便說道:“既如此,本後便代管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