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數所呈現的結果,只是均數。

有時候,根本沒有代表性,也無法揭示未來的可能。

但既然夏元吉如此說,那便這麼辦吧。

兩個太監,在沙盤之上,又塗上了一些黑漆,意味著八百萬畝稅賦田,又被瓜分掉了。

“明年也按八百萬畝計,沒問題吧?”

朱允炆問道。

夏元吉苦澀地說道:“沒問題。”

“做吧!”

朱允炆冷冷地說道。

太監再次上黑漆。

建文三年,再減八百萬畝,大致剩餘剩餘田畝……

建文四年,再減八百萬畝,大致剩餘剩餘田畝……

……

建文十年,再減八百萬畝,大致剩餘田畝七百五十六萬畝。

此時的沙盤之上,已漆黑一片,而黃色區域,只剩下一點點,少得可憐。

“夏愛卿,按十五稅一,一畝地徵一斗三升,七百五十六萬畝,可得多少稅?”

朱允炆問道。

夏元吉在笏板之上,盤算了下,道:“皇上,七百五十六萬畝,稅約九十九萬石,摺合銀兩五十三萬兩,預留地方十六萬兩,解送朝廷三十七萬兩。”

朱允炆看向百官,語氣變得冰冷起來,喊道:“十年之後,整個南直隸,便只有三十七萬兩稅銀!呵呵,三十七萬兩啊,夠做什麼的?後宮一年花銷,便要三十五萬兩!朕把後宮都裁了,三十萬兩,夠給你們發俸祿的嗎?!”

“文武官員三萬餘人,分攤下去,每個人一年領十兩銀子,你們願意嗎?一個月都合不了一兩銀子,買不了兩石米!你們誰願意站在這裡,為國操勞?“

“誰?!”

“南直隸乃大明國稅重地,猶然如此,那舉大明之力,夠給你們發俸祿的嗎?夠養兵馬的嗎?田爭之後果,雖不至十年如此,但五十年呢?百年之後呢?二百年之後呢?!你們是大明的臣子,考慮的不止是自己,還要為子孫後代考慮!”

“你們奪了自耕農的田,讓佃農為你們操勞一生,家裡有的是糧,可朝廷呢?大明呢?若大明不在,你們誰能在北蒙的馬蹄之下安然一生?還是說,爾等甘為四等之賤人,仰敵夷之鼻息?!”

朱允炆的話,如暴風雨宣洩而出。

百官中原反對田爭之人,已暗暗驚覺,田爭之害,看似尋常,實則要命。

雖然不是要自己的命,但卻要大明的命。

如果大明滅了,那自己的命,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

若再來一個元朝第二,所有財富,也只能拱手送給韃子,卑微地活著。

“田爭之害,如萬蟲附體,日夜蠶食,勢必弱我大明,應強力清查,嚴加管束!”

洪亮的聲音從奉天殿殿門處傳出,眾人不由紛紛回頭。

朱棣昂首闊步而來,到了殿前,大禮參拜,喊道:“臣朱棣,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燕王叔,快起。”

朱允炆對於朱棣上朝有些意外,不過聽他的話,似乎是有備而來。

朱棣起身,看了看沙盤,然後對朱允炆道:“皇上,朝廷應施重法,以約田地兼併,遏投獻之風。臣朱棣懇請皇上,廢除職俸田、免稅田!一應田產,皆應納稅!本王願奉上封地所有田產,交我大明百姓,安居樂業,耕作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