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練子寧的覺悟(第2/2頁)
章節報錯
雙喜答應一聲,退了出去。
馬恩慧走了過來,埋怨道:“皇上,那可是龍涎香啊。神龍吐納所成,世間罕有,縱是京師,也只有是五兩餘,您可真捨得。”
“神龍?”
朱允炆眨著眼,一臉的懷疑。
馬恩慧滿是心疼地說道:“皇上莫是沒聽聞過?那龍涎香乃產自龍涎嶼,此嶼浮灩海而波激雲騰,只有每年春日,才會有百龍齊聚,交戲而遺涎沫,方得龍涎。如此傳說中的神物,怎可輕易送了出去。”
“呃,皇后去過龍涎嶼?”
朱允炆鬱悶,古代人的想象力太豐富了。
隨口胡謅的事,都講述的精彩紛呈,有地點,有動物,有故事,有結果,連一國皇后都被忽悠了。
馬恩慧搖了搖頭,嘆息道:“那龍涎嶼遠在海外,飄渺不定,臣妾如何見得?龍涎香,龍涎香,便是神龍之涎,給二王,實在是太可惜了。”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來,說道:“皇后啊,龍涎香可不是什麼神龍之涎,而是抹香鯨所產。不就是龍涎香,等鄭和出海,讓他給你送幾斤過來,補償你便是。”
馬恩慧不敢相信,抹香鯨如何能配得上龍涎香這種高大山的名字,皇上一定是安慰之言。
想想那龍涎香的氣息,馬恩慧就有些神往。
龍涎香的香氣似麝香之優美,微帶壤香,微妙柔潤,留香可達數月,平日裡宮中都不捨得用。
果如朱允炆所料,兵部準備以商人之道採買醫用紗布、酒精,報給戶部,張口便是二十萬兩。
戶部尚書黃子澄與左侍郎嚴奇良不敢怠慢,仔細研究之後,發現這東西竟為遼王與珉王所有,黃子澄不高興了,皇室禁從商,這是太祖祖制。
老朱死了還不到一年,你們就把他的話當耳旁風了?
堂堂親王,竟自賤商賈之事,這如何要得!
必須彈劾!
不僅如此,還應該讓他們交出醫用紗布、酒精製造之法,如此軍國大器,怎能掌握在二王手中!
戶部就是個破窗戶,黃子澄這邊還在研磨,準備寫開場白,都察院左都御史景清便收到了訊息,景清一拍掌,大喜。
景清這幾日不好過啊,爭田之事雖然還沒定論,但自己已經處在風口浪尖,每天除了抄奏疏,便是醞釀口水,思考用什麼詞,才能不失文雅地問候黃子澄等人一家三代。
可總是問候別人也不是個辦法,畢竟黃子澄也很懂禮貌,知道禮尚往來,每次問候過去,還會問候回來。
現在好了,明天不爭田了,休息一日,先彈劾二王不遵祖制,以尊行卑,大行商賈之道,毫無家國情懷,再彈劾他們把持國之利器,欲意滿個人之私慾,危國危軍。
景清發話了,都察院的同僚自然是要聽的。
右都御史練子寧看著威風八面的景清,沉默地看著胡浚的《為江浙萬民請命》疏,抄了幾十遍,練子寧終於改變了自己最初的看法。
胡浚之言,雖有危言聳聽之嫌,卻並非空穴來風。
回顧過去十年二十年,再看當下,變化已顯,若再過上三十年,自耕農恐怕十不存一二,而朝廷想要取得稅收,卻只能在這一二自耕農身上榨取,少量的人,承擔最重的賦稅,而大量的人,卻是不承擔,或承擔極小部分賦稅。
如此下去,底層的人活不活得下去,會不會造反,練子寧不知道,但他知道一點,到那時候,大明朝廷恐怕無錢可用。
勢窮弊極,將何以支?
別說自己的俸祿,就是遇上點天災,朝廷連賑災的錢糧都拿不出來。若再發生戰事,內憂外患之下,傾覆只在旦夕之間啊!
練子寧放下了奏疏,目光中透著幾分憂愁,提筆,開始默寫起《為江浙萬民請命》疏,喃語道:“國家國家,國有了,家也不能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