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浚下馬,頓時呲牙咧嘴起來。

該死,長時間騎馬簡直是活受罪啊,不自然地邁著羅圈腿,胡浚帶人走入了庭院。

周布農聽到動靜,出屋一看,見來人不少,不由一驚,仔細一看,為首之人竟是監生服,不由眼中帶著鄙視,喊道:“路過的?該幹嘛就去幹嘛,不要打擾大爺辦事!”

胡浚毫不畏懼地走向周布農,看著擋在門口的打手,沉聲說道:“讓開!”

打手們看向周布農,周布農冷笑著說道:“這戶人家可是反賊,你若識趣,便應該速速離去,莫要耽誤自身前途啊。”

胡浚呵了一聲,轉頭看向周布農,冷冷說道:“敢問,你是何人?”

周布農一挺胸膛,喊道:“在下週布農,乃是長興糧長,專職催繳徵運稅糧,這戶人家不繳稅糧,身為糧長,自應為朝廷辦事,為皇上分憂,確保不少一粒糧地運抵京師!”

“糧長?”

胡浚微微點了點頭,拱了拱手。

周布農更覺威風。

這個時代的糧長,確實有威風的本錢。

糧長不是官,卻有權。

糧長制是太祖朱元璋搞出來的,是為了徵收稅糧服務的。

在明朝之初,上一代的地主基本上都死了,新一代的地主數量還不夠多,土地還很分散,這就讓官府收糧很是困難。

朱元璋一動腦筋,沒人負責,那就找人負責嘛,這還不容易,弄幾個糧長出來管事,不就解決了?

糧長負責的範圍是區,區納糧是一萬石,或是幾千石,以後這個區,設定一個或四個糧長,負責田糧催徵、經收、解運。

等糧長送糧到了京城,老朱再舉辦個宴會,大家見個面,喝個酒,老朱一看,小夥子長得不錯,身體素質也過得去,腦子又不好使,當個聽話的官員還是可以的,大筆一揮,你別回去當糧長了,留下來當個戶部主事吧。

可是糧長怎麼選?

老朱的標準就是,誰納糧最多,誰就當糧長,原因很簡單,這些人給我老朱家做貢獻了嘛。

誰納糧最多?

地主唄。

一批中小地主,就這樣成為了朱元璋的基層管理支柱,與里長、甲長,共治底層。一些威風的糧長,甚至還兼掌聽訟理獄之權,連縣太爺,都需要看其臉色。

周布農看著轉身走向馬匹的胡浚,冷笑道:“少年郎,好自為之啊。”

胡浚從馬身上的行囊裡,掏出了一份文書,轉身對周布農笑道:“周糧長,您聽清楚了,朝廷廢除糧長,大明再無糧長!”

“什麼?不可能!”

周布農面色恐懼,慌亂起來。

“朝廷文書便在這裡,如何不可能?”

胡浚丟下文書,看向一群打手,厲聲喝道:“我乃大明農稅總司隊監胡浚,誰敢阻我入農戶,一律以違逆之罪論處,還不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