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全民參與,以宋進言的皇后(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拉著馬恩慧坐了下來,輕輕說道:“耗費是一件小事,但皇后也應該看到,萬民參與,才可凝聚人心,人心所向,可比金銀可貴的多。”
“皇上哥哥,那我們國子監也可以參與了?”
徐妙錦連忙問道。
朱允炆肯定地點了點頭,說道:“國子監自然要參與其中,只是徐妹妹,這件事過後,你再找不出國子監的問題,女子學堂可就別想了。”
徐妙錦嘻嘻一笑,起身道:“何須等到十月,本監丞二月便可完成。”
“哈哈,皇后,你看,妙錦還是很有才能的。”
朱允炆笑得很開心。
馬恩慧含笑點頭,稱讚道:“妙錦自是有妙錦,本宮也希望妙錦,可以為大明錦上添花。”
徐妙錦盈盈施禮,道:“臣定不辱使命。那臣,告退了?”
朱允炆揮手道:“去吧,你定沒心思留下用膳。告訴國子監的監生,朕希望看到他們的成果。”
“謝謝皇上哥哥,皇后姐姐,妙錦走了。”
徐妙錦滿懷欣喜地離開了坤寧宮。
馬恩慧微微搖了搖頭,看著拿起《東京夢華錄》的朱允炆,問道:“皇上對前宋頗為在意,是在思考前宋弊政嗎?”
朱允炆翻看著《東京夢華錄》,這本書中記載了前宋的繁華盛景,輕輕念道:“皇后,且聽這一句:其正酒店戶,見腳店三兩次打酒,便敢借與二五百兩銀器。以至貧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銀器供送。皇后以為如何?”
馬恩慧思忖道:“前宋果是富裕繁華,動輒便敢借出二五百兩銀器。這若在我朝,應難得一見。只是皇上,前宋雖是富裕,但民眾疾苦無人知曉。據臣妾縱覽《宋史》等籍,發現宋立國三百餘年,農民揭竿而動,幾乎從未斷絕,細細數之,大小超出四百餘次。”
“若皇上想求前宋財富,卻致萬民於水火,那大明雖有盛世,也將是皇族、貴族的盛世,而非大明盛世,非萬民盛世。臣妾懇請皇上,莫為財富而刮民,所行之策,當謹之慎之。”
朱允炆將《東京夢華錄》放在一旁,看著馬恩慧,認真地說道:“若朕即可取財,又可不傷民,皇后是否便不反對解禁商人,時時進言了?”
馬恩慧悚然一驚,連忙跪下,說道:“臣妾有錯,還請皇上恕罪。”
後宮不得干政,這是朱元璋定下的鐵律。
雖然朱允炆不在乎這些,時常與馬恩慧討論國事,但馬恩慧知道,後宮干政是大忌。
只是,每當朱允炆需要她的時候,她又不能拒絕朱允炆,也不想拒絕自己,一次,又一次,逐漸養成了習慣。
朱允炆若問,她便參與,說上一些意見。
若朱允炆不問,便專心後宮,從不主動說起國事。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上前扶起馬恩慧,說道:“朕不怪你,有些事,不辨不明。你是朕身邊最親密的人,若朕連你都說服不了,又如何去說服百官?”
“皇上想要說服臣妾,可不容易。”
馬恩慧心有餘悸,但卻堅持認為解禁商人是不可行的。
朱允炆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篤定的目光,說道:“不容易嗎?朕看未必。皇后,醫用紗布進度如何了?我們去看一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