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國慶節,建國三大樣都沒有?(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看著徐輝祖,知道這件事牽扯甚廣。
換言之,平反事小,宣傳事大。
要知道,自己雖然是朱元璋的孫子,可朱元璋的兒子還一堆呢,孫子滿世界說爺爺壞話,那些叔叔為了老爹,能坐視不管嗎?
說不定二天就抄傢伙,直奔京城而來。
到時候,天下混戰,怎麼搞經濟搞建設?
畢竟此時的新軍之策尚未廣推全軍,寧王、谷王、肅王、慶王等對衛隊的控制不可小覷,在沒有完成軟削藩的戰略目的之前,這件事無法施行。
“魏國公,朕答應你,一定在十年內解決。這件事,操之過急,容易炙油傷身,總需要徐徐圖之。”
朱允炆凝重地說道。
徐輝祖頓時淚目,若此事能在自己活著的時候解決,那縱死,也可以含笑九泉,光榮地去見祖輩先烈!徐輝祖起身,肅然下跪,喊道:“臣代所有勳貴,謝皇上天恩。”
解縉眉眼中有些憂慮,十年時間,看似很長,但想要做成這件事,也不是容易的。
朱允炆親自攙起徐輝祖,嘆了一口氣,說道:“由五軍都督府擬定一份名單,報送內閣審批,由戶部撥付錢糧,將那些已發配之人,調回京師,好好安頓吧。”
“皇上!”
徐輝祖感動不已。
就以潁國公傅友德而論,不僅被朱元璋逼著殺死了自己兩個兒子,還當著朱元璋的面自殺,朱元璋這樣還沒饒過傅友德的家人,將其家中男女老少,發配遼東、雲南等地。
雖然之前,朱允炆曾下詔平反冤獄,但在官員行動時,對於一些“大案”、“鐵案”的重要人物,沒人敢觸碰,只是處理了一些牽連較輕的,外圍的冤情。
如今朱允炆親口發話,那“藍玉案”等大案中死去的重臣武勳,雖然冤情尚未昭雪,但起碼可以迴歸正常生活,無需在蠻荒之地戍邊受苦了。
朱允炆坐定,說道:“徐愛卿說得沒錯,國慶節不可言之無物,一群人只高興,卻不知道為何而高興,為誰而振奮,這是不妥的。陳愛卿,你責令國子監,編纂太祖生平,以太祖生為始,以大明開國為終,書我大明英豪,傳明四野吧。”
“此書編寫,朕只有兩條要求,一要真實,二要通俗。做到讓所有識字的人看得懂,所有不識字的人聽得懂。”
“臣領旨!”
陳迪欣然領命。
徐輝祖感激不盡,如此一來,總不負先輩血灑疆場,英雄一世。
朱允炆端起茶碗,看著茶碗之上的標記,突然問道:“我們大明的國旗,是什麼?”
“國旗?”
解縉、徐輝祖與陳迪愣住了。
“皇上,軍中戰旗臣是知道的,何為國旗?”
徐輝祖謹慎地問道。
“那國徽,國歌呢?”
“呃,敢問皇上,何為國徽,何為國歌?”
博學多識的解縉解大才子也懵了。
朱允炆很是鬱悶,這大明帝國,建國三大樣,國旗,國徽,國歌都沒有,感情搭個帳篷,喊聲萬歲,這大明帝國就嘩啦啦建立起來了?
太草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