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東小殿昭仁殿。

韓慎獨正在這裡吃著晚飯。

一旁的一名御馬監隨堂太監小聲說著宮裡的權力格局。

由於是孝期,所以食物只是簡單的醃菜和小米粥。

但就是喝小米粥,吃醃菜,也足足有二十多名宮女輪番伺候。

飯前淨手水、淨手毛巾、淨口水等等禮儀把韓慎獨折磨的十分難受。

甚至就連吃的飯都是二手的——兩名太監在他面前分別先吃一口,作為皇帝的他才能動嘴。

這些陳規實在是老母豬帶趙趙,一套又一套。

韓慎獨心中暗自發誓,等他稱帝制以後,必要廢除這些腐朽規矩。

新朝新氣象嘛!

“二……魚朝恩提督的三大營就駐紮在長安城以北約十五里地的北大營。”

韓慎獨吃了口鹹菜,嘴裡略帶含糊地問道:“除了魚朝恩,還有哪幾個趙高閹黨手握兵權?”

韓洛駕崩前要他剷除趙高黨羽。

畢竟白撿一個皇位,也不能拒絕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

何況自己身邊的王振等太監都要上位,先前示好的魏忠賢也要拉攏,不幹掉趙高黨羽,位置從哪裡找出來呢?

一個蘿蔔一個坑。

“回皇爺,東京洛陽守備太監李輔國也有軍權,洛陽軍力……”

大周分東西二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

之所以如此劃分,除了有東出的戰略考量外,最主要的,就是洛陽可以遙控中原、江南。

從整個大周地圖上看,長安偏居西北,十分不利於東面和南面的統治。

所以設立位於大周版圖中心的東京洛陽,來暫時充當權力副中心。

當然,分設兩京也有狡兔三窟的意思。

就像元鼎帝前期,為了湊出收復河套的軍糧,長安城裡都能餓死人。

而豫州、吳州等地空有滿倉的糧食,卻運不到關中來。

為了減小運糧壓力,元鼎帝主動帶領六部官員和閒散的王公貴族們前往東京洛陽“就食”幾年,竟也成了一段佳話。

洛陽名為東京,各種設定自然也和長安一般無二。

也都有六部三司,國公勳貴。

元鼎帝之前,洛陽名義上的最高官員是東京兵部尚書。

蓋因整個洛陽,這個職位權柄最大。

但是兵部、五軍都督府的官員很多都是開國勳貴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