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 三軍新立四大營(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能時常集結到一起操練,那跟農戶有什麼區別?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大明兩百多萬大軍屯田不到百年就不大會打仗了,直接被蒙元瓦剌部打得屁滾尿流。
歷史上,到了崇禎朝,最後能拉出來的精銳甚至二十萬都不到了。
這麼搞能行嗎?
肯定不行啊!
現在大明這麼大的疆域,沒有精銳大軍鎮守會怎麼樣?
那不就是人家眼裡的肥肉!
不過,南居益的話倒是給泰昌提了個醒。
他想到了遼東軍和遼東屯衛的例子,他回想起了孫承宗重新組建遼東軍的過程。
當初遼東軍潰敗的時候其實總共都剩下不到十萬人馬了,後面,大明不斷從兩京十三省抽調屯衛精銳過去,最後才組成了二十萬遼東軍精銳。
這二十萬遼東軍精銳其實有大半本不是遼東屯衛。
不過,後來孫承宗卻把這些遼東軍精銳的家人全部調集到遼東屯田去了。
這樣一來,他們等於是跟家人在一起了。
有任務的時候,他們可以集結在一起,馬上出擊。
沒任務的時候,他們還可以回去幫家人種地。
所以,這大半本不是遼東屯衛的精銳在遼東鎮守了那麼多年,不但沒有出任何問題,日子好像還越過越紅火了。
這個方式就不錯。
就好比現在,他把遼東軍和遼東屯衛一把遷徙到遠離大明本土萬里之外的新荊州府也不用擔心二十萬遼東軍會因為思念親人而呆不住。
因為遼東軍的親人基本都編入遼東屯衛了,而遼東屯衛也全部遷徙到新荊州府去了,他們哪怕在那邊呆一輩子都不會出什麼問題。
想到這裡,泰昌果斷道:“屯衛制度可以參考一下,但我們不能完全按原來的屯衛制度來。
因為我們這會兒不差錢,完全不用省那點糧餉。
我們可以在四方設立四座大營,每座大營集結二十萬人馬鎮守。
而這二十萬人馬的家人我們可以全接過去,就在大營附近屯田駐守,這樣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
就好比現在的遼東軍,二十萬遼東軍的家人基本都是遼東屯衛,我們一把將遼東軍和遼東屯衛全部遷徙到新荊州府就沒什麼問題。”
呃,這個想法的確很不錯。
不過,這樣也會出問題。
南居益又和徐光啟對望了一眼,最後還是內閣首輔徐光啟小心的提醒道:“皇上,您說到遼東軍,微臣不能不鬥膽提醒一下。
當初隆萬盛世也就是隆慶朝到萬曆初年的時候遼東軍也是相當勇猛的,遼東鐵騎那也是天下少有的勁旅。
那個時候的遼東軍之所以能如此厲害跟寧遠伯李成梁有很大的關係,當時朝廷也相當器重寧遠伯,遼東之事基本上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結果,不到二十年時間,寧遠伯便驕奢成性,搞得遼東民怨四起,遼東軍也幾乎成了寧遠伯府的私軍。
李成梁在世的時候,遼東軍戰力還沒怎麼衰退,兩次援朝遼東軍都表現的相當英勇。
但是,隨著李成梁去世,其長子李如松也戰死沙場,遼東軍的驕兵悍將便無人能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