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 不能做亡國奴(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麼一個天才,想不出名都難。
其實,這一屆的文科會元也是個有名的天才,而且, 其後世之名比方以智大得多。
這一屆的文科會元就是有名的《圓圓曲》作者, 梅村居士吳偉業。
當然, 吳梅村的名聲並不是好名聲。
歷史上,他就是個杯具。
他是才高八斗沒錯,但偏偏時運不濟,正好遇到了亡國之禍。
那個時代的人講的可是忠孝節氣,他這麼一個在明朝出了名的大才子,一旦在清廷任職,那就是遺臭萬年。
一開始,他也是拒不事清。
但是,正因為他名氣太大,清廷就是逮著他不放,那逼他出仕的詔書是一封接著一封,那勸他出仕的官員也是一撥接著一撥。
最後,清廷甚至直接派人來威脅他,如果拒不出仕,全家流放寧古塔!
那時候還是小冰河時期,流放寧古塔那種苦寒之地的,十個有十個會凍死在那裡。
他不想全家死光就唯有應詔出仕。
結果,就因為在清廷當了三年的國子監祭酒,成了他一生的汙點。
他其實總共也就在清廷當了三年官,而且還是主管教書育人的國子監祭酒,不是什麼為清廷出謀劃策的職位。
三年之後,他母親去世,他便借丁憂之名再次歸隱,從此再未出仕。
就這他都內疚不已,至死都不能原諒自己的變節。
這點,從他臨死之前的絕命詩就能看出來。
忍死偷生廿載餘,而今罪孽怎消除?
受恩欠債應填補,總比鴻毛也不如。
他作為亡國之奴內心的苦痛可想而知。
父母的養育之恩他不能不報,不報那就是全家死光。
問題報了又是變節事清,遺臭萬年!
這罪孽怎麼消除?
最終,他不願以清廷官服下葬,又無顏再穿明朝官服,他只能讓自己在死後斬斷塵緣,讓人給他披上僧衣下葬。
這麼一位大文學家大詩人的遭遇著實讓人唏噓。
原本以他的才華,絕對能在文壇大放異彩,流芳百世。
結果他卻成了變節事清的叛徒,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