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京城。

他原本並沒打算上朝,也不準備理政。

因為他從武備城到京城這一路都細細留意過了,大明在太子朱由校的治理下發展的還是很不錯的。

武備城那邊,萬料的超級鉅艦都已經做出來了。

京城這邊,老百姓那都穿著嶄新的棉衣,提著大量的年貨,滿臉喜氣洋洋。

這就夠了。

有時候, 一個王朝能有一個這樣守成有餘的君主也是一種福氣。

他對自己這個兒子並沒有太高的要求,能把大明內政管理好就行。

至於開疆擴土和海上爭霸的事情,由他這個當皇帝的來做也就夠了。

他是準備撒手不管大明的內政了,任由太子朱由校去做主。

但是,有的事情太子朱由校卻是做不了主。

這不,第二天一早,早朝剛過, 太子朱由校便帶著內閣首輔徐光啟和兵部尚書南居益找到乾清宮來了。

這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嗎?

泰昌無奈,只能將幾人招到御書房中。

君臣一番見禮之後, 他便忍不住問道:“這麼冷的天,這麼大的雪,還早朝啊?”

他是看到徐光啟和南居益的帽子上都帶著點殘雪才有此一問。

回話的卻是太子朱由校。

他一本正經的拱手道:“父皇曾經教導,治國理政,不能有絲毫懈怠,兒臣銘記在心。”

呃,好吧,勤政是好事,這小子也成熟多了。

問題,你不能逮著文武百官這麼折騰啊,下雪還好點,要是下雨不把人淋成落湯雞了。

這麼搞容易把人搞出病來。

泰昌想了想,隨即鄭重道:“現在我們不差錢了,皇宮是該好好修整一下了。”

呃, 這些都是小事, 幾十萬兩甚至幾百萬兩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那真不是什麼事,不管是戶部還是內庫都能輕輕鬆鬆拿出來。

內閣首輔徐光啟略有些慚愧道:“皇上恕罪, 這是微臣的疏忽, 微臣老想著以前朝廷拮据的時候的難處,忘了這會兒朝廷都已經越來越富餘了。皇宮都十多年沒有修繕過了,是該好好修繕一番了。”

他大概以為泰昌跑回來一看,皇宮還是那麼的破舊,心中有點不爽。

大明現在又不差錢,修繕一下皇宮那的確是應該的。

泰昌卻是連連搖頭道:“不不不,朕的意思是從東西長安門到皇極殿,包括從皇極殿到慈慶宮和乾清宮,都要修上廊道,還有,皇極殿前面的廣場也要搭滿涼棚,這樣,大家上朝的時候就不用受日曬雨淋之苦了。對了,冬天的時候那些涼棚外圍都用厚布簾給擋住,這樣上朝的時候寒風就吹不到大家了。”

原來是這個意思。

徐光啟聞言,不由感動道:“皇上,您想得太周到了, 微臣替文武百官謝皇上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