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他們只需看最後一道題答得怎麼樣就行了。

如果論的是真算術、農學和技術等相關內容,那就能上貢士榜。

如果跟這些都不沾邊,那就不好意思了,直接革除功名,前面十二道題看都不需看!

那麼,這五六百人裡面到底有沒有真正懂算術、農學甚至是技術的呢?

泰昌走進來的時候畢懋康、王徵、宋應星和孫元化等人都在連連搖頭,把試卷飛快的往旁邊扔呢。

很明顯,這些人就是來偷雞的,真正懂算術、農學和技術等相關知識的就沒幾個。

至少,他們還沒看到幾個。

泰昌走到王徵身邊,把他剛扔到一旁桌面上的試卷一看,也忍不住搖了搖頭。

這傢伙論得竟然是道理的理!

誰跟你講道理呢?

你報了理科,讓你論理,你竟然講道理,你怕是腦殼被驢踢了!

他也是把試卷往桌上一扔,隨即便跑畢懋康那邊去看那些文理院出來的考生的試卷去了。

這會兒畢懋康正在認真排定理科貢士榜的名次呢。

他雖然是副主考,這次理科貢士榜的名次卻由他負責來排定的,徐光啟甚至都沒來看過一眼。

因為這一次徐光啟的兒子徐驥也才加了理科會試,為了避嫌,徐光啟自然不會來。

畢懋康定下的理科貢士榜第一還就是徐驥,因為徐驥的農學學的太好了,論起農學來簡直堪稱典範。

而且,第二還是徐光啟的弟子陳子龍,因為陳子龍的農學也學得相當好。

甚至第三還是徐光啟的弟子徐孚遠,因為這傢伙論經商之道論的太好了。

泰昌一看這三人的試卷,不由哭笑不得。

你們這是為了給自己避嫌呢還是坑人家徐光啟呢?

這理科貢士榜前三不是徐光啟的兒子就是徐光啟的弟子,你們這不是給這個內閣首輔招罵嗎!

泰昌知道,畢懋康、王徵、宋應星和孫元化等人的弟子技術其實都很好,論理肯定也論得不錯,這幾個傢伙卻偏偏把徐光啟的兒子和弟子排前面,他們這就是在借徐光啟給自己避嫌。

問題,這樣搞不行啊!

這樣搞會給徐光啟招罵暫且不說,這排理科貢士榜前三的一個鑽研技術的都沒有就不行。

他之所以來個文理雙榜主要就是想鼓勵讀書人鑽研技術啊,這幾個傢伙倒好,排前三的竟然一個鑽研技術的都沒有,這不是鼓勵讀書人去學農學和經商嗎?

泰昌正準備跟畢懋康商量商量,把這貢士榜的名次給改一改呢,宋應星卻突然間驚呼道:“咦,這人有點意思啊!”

有意思?

有什麼意思?

泰昌聞言,不由滿臉好奇的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