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點頭道:“嗯,這個是應該想想辦法改進一下,你們想到什麼好辦法了嗎?”

徐光啟小心的道:“我們覺著可以從各行省抽調一批地方官員來閱卷,反正這會兒有快船,而且鐵路也在不斷向各地延伸,地方官員要聚集到京城來也費不了什麼時間。只要每個行省能抽調那麼幾十個官員來幫幾天忙,我們就輕鬆多了。”

這主意不錯。

泰昌毫不猶豫的點頭道:“行,這樣改進沒有任何問題,你們完全可以根據需要從地方上抽調官員來幫忙。”

這下好了,他們總算不用看得頭疼欲裂了。

徐光啟聞言,不由欣喜道:“多謝皇上。”

這點小事謝什麼謝?

泰昌微微搖了搖頭,隨即微微嘆息道:“這次把懋中也調回來吧,他在年節的時候命人傳來了喜報,瓊州府那邊種的第一批橡膠樹已經出膠了。

唉,那麼熱的地方,他一待就是幾年,而且年節都沒得休息,實在是太辛苦了。

反正那邊的橡膠樹都出膠了,這就證明載種橡膠樹的方法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他也沒必要在那邊盯著了。

這次正好召集地方官員來閱卷,順帶派船去把他接回來吧。”

徐光啟一聽自己的得意弟子要回來了,那是激動的不行了。

他都幾年沒見陳子龍了,也不知道這小傢伙都變成什麼樣子了。

谷閸

瓊州府那邊的太陽有多毒他當然知道。

估計這小傢伙都被曬成黑炭了吧!

他忍不住跟著嘆息道:“是啊,懋中的確是辛苦了,這都幾年了,事情也差不多辦好了,也該回來了。對了,皇上,他回來之後給他安排個什麼差事呢?”

泰昌不假思索道:“先給他掛個農部侍郎,讓他跟著朕去東洋、南洋乃至美洲看看。

朕也不是鑽研農學的,很多東西朕都不懂,有些好東西能不能移植,能不能在大明本土大量培育朕也不知道。

這就等於白白浪費了很多資源,就好比紅薯、土豆和橡膠樹,這些東西,任何一種移植到大明本土來,然後大量培育,大力推廣,那都能帶來巨大的好處。

他可是這方面的行家,朕得帶著他到處轉轉到處看看才行。“

這是好事啊。

這小傢伙能跟在皇上身邊那是他的造化,估計,用不了幾年,他這個得意弟子便能晉升八部尚書了。

徐光啟聞言,不由連連點頭道:“嗯,他這方面的造詣的確不錯,他應該能找到點好東西,移植到大明本土來。”

這調集地方官員來閱卷的事就這麼定下來了,會試還沒結束京城和武備城便快船四出,地方官員是一批又一批的拉過來,很快就聚集了數百人。

這次會試閱卷有了地方官員的加入,速度的確是快多了,每一天,那最少都能閱完一成的試卷。

也就是說,這會試閱卷在十天之內便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