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山珍海味(第1/3頁)
章節報錯
山珍海味一詞不知源於何時。
在古代山珍海味很多時候代表的都是珍惜的佳餚,一般人可能一輩子都難得吃到一回的那種。
比如,龍肝鳳髓,這兩樣是傳說中最為有名的山珍海味,估計皇帝都難得吃到一回。
又比如猩唇、魚翅、熊掌、豹胎、鹿筋等,這些吃得就有點無聊了,就凸顯一個“珍”字,用珍貴稀少來寓意你吃不到。
其實,民間所謂的山珍海味並不是指的這些東西。
山珍暫且不去說,民間所謂的海味指的其實是海參、烏魚蛋、鱸魚等能吃得到的佳餚。
海參乃是八珍之一,自古有之,大明也有很多地方出產海參,一般的幹海參一斤都得一兩銀子以上。
烏魚蛋指的就是墨魚子,也是八珍之一,主要產于山東一帶,傳聞有個叫乾隆的皇帝就特別愛吃這烏魚蛋。
鱸魚則是民間最有名的佳餚之一,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曾對其讚不絕口。
比如,唐朝的趙嘏就有詩云:.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大致意思就是懷念鱸魚的美味了,可惜鱸魚正當時的時候卻回不去。
又比如,詩仙李白也有詩云: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
大致意思就是別說我是為了貪圖鱸魚的美味啊,我是去看風景的。
再比如,宋朝的范仲淹也有詩云: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大致意思就是江上來來往往的人都喜愛鱸魚的美味。
當然,鱸魚不光是江河裡有,海里同樣有。
準確的說,鱸魚應該是近海魚類,它們進入河道主要是為了捕食。
其實,大明沿海的河道並不是鱸魚的主產區,東瀛附近海域才是。
東瀛真鱸那也是相當的美味,只是大明鮮有人能嘗得到而已。
這一次他們是真的有口福了,竟然正好遇到了鱸魚群。
鄭芝龍釣上了幾尾之後依舊覺得不過癮,取下魚之後,他又命錦衣衛上了魚餌然後再次把十餘丈長的魚線丟入海中。
這會兒可沒有什麼大型的捕魚船,天然的海洋漁場裡的魚還是相當多的,如果光是用釣恐怕一輩子都釣不完。
那魚線幾乎是剛剛沉下去鄭芝龍又差點被拽海里去了。
魚群咬食那叫一個兇猛啊,一下就是五六條鱸魚被拽了上來,而且還都是一尺長左右的。
鄭芝龍是釣得不亦樂乎,泰昌也是在旁邊看得不亦樂乎。
當然,泰昌並不是光為了看著釣魚之樂,他主要還是想看看,這下面的海流裡的魚到底多不多。
結果,不用想,那自然是多得嚇人。
鄭芝龍都命人拉了十多波了,那鱸魚還是一串串的上,一點都沒有減少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