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新分封制度(第1/3頁)
章節報錯
德川幕府通告天下,誓言永世臣服大明,征討東瀛之戰至此結束。
當然,仗打完了並不代表一切就結束了,後面還有很多事情呢。
首先,得犒賞有功將士。
開疆擴土本就是軍功裡排第一的,這點自秦漢時期便已有定製。
拿下東瀛那更是不世之功,自然要好好犒賞有功將士。
要不然,誰給你去打天下?
還有,拿下東瀛之後還得好好治理,要是打下之後便不管了甚或是一通胡來,那就長久不了。
所謂“打天下易,守天下難”就是這個道理。
這點泰昌是深有體會。
東瀛之戰結束之後,他便開始考慮這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了。
這兩個問題放一起考慮之後,他發現這貌似就是一個問題。
說白了,就是分封制度的問題。
比如,封地。
原本他是想將東瀛六十六國全封給老朱家那十個藩王的。
不過,這會兒他卻發現,這樣做不行。
因為那些藩王寸功未立啊!
而且,十個藩王裡面,除了唐王朱聿鍵,其他的好像都沒什麼能力。
如果他這麼胡亂封賞下去,這些藩王能把東瀛守住嗎?
更重要的,三軍將士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疆土,他一股腦全部分封給那些寸功未立的藩王,將士們就一點意見都沒有嗎?
難道開疆擴土的將士就只配擁有爵位,不配擁有封地嗎?
難道所有封地就只能封給寸功未立的藩王嗎?
這麼搞肯定不行!
畢竟,大明開疆擴土之路才剛剛開始,以後的征戰還多著呢,他必須讓手下將士充滿鬥志。
如果才打下一個東瀛就搞得很多人心生不滿,不能擰成一股繩,那大明恐怕就算打下再大的地盤最後也免不了分崩離析的命運。
這個歷史上就有很多的例子,就好比蒙元就曾打下碩大的疆域,結果,不到百年便分崩離析了。
所以,這封地不能亂封,不能像以前一樣,只封給寸功未立的藩王。
有功之臣也得封!
也就是說,封地並不是藩王獨有的特權了,有功將士也能封到封地了。
當然,這個封地不是所有有功之臣都封,那樣反而不好,只有立了大功的才封,這樣才能讓大家都去爭取立大功。
至於藩王,那也不是所有藩王都封,起碼,得做了一定的貢獻才能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封。
比如唐王朱聿鍵,不管是為朝廷捐錢捐糧還是支援削藩,人家都做了一定的貢獻,而且,人家也著實有能力。
所以,分封到新唐國府之後並沒有鬧出什麼意見來,也沒見地方上鬧出什麼事來。
至於剩下的藩王,先矮個子裡拔高,封一個,其他的就要好好努力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