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那些礦監乾的好事!

泰昌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隨即問道:“那銅陵這一塊原來每年能產多少銅,現在每年又能產多少銅?”

盛懷宣不假思索道:“銅陵一帶自古產銅,到宋朝的時候,銅陵一年出產的銅就超過百萬斤了,本朝鍊銅最為興盛之時,光是我們盛家一年就能鍊銅上百萬斤,整個銅陵加起來足有兩百餘萬斤。唉,現在,稅賦這麼重,誰還敢包銅礦鍊銅?”

以前的產量這麼高!

泰昌聞言,不由吃驚道:“你說銅陵一年產銅能達兩百萬斤?如果按你說的,每百斤收稅十兩左右,豈不是一年就是二十餘萬兩?這還只是銅陵一處的銅礦,大明還不知道有多少金礦、銀礦、鐵礦、煤礦,如果全加起來,光是這礦稅一年下來不就有幾百上千萬兩?”

唉,這些太監有多貪你知道嗎?

盛懷宣又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咬牙道:“如果那些太監把收上來的稅全上繳了,大明的礦稅還真有幾百上千萬兩,問題他們這麼做不是為了朝廷,而是為了自己啊,這些從宮裡出來的礦監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朝廷規定收多少,他們就收十倍,比如,朝廷規定的是產百斤銅收稅一兩,他們就收十兩,但是,上繳朝廷的還是一兩,剩下九兩都被他們給貪了,這就是礦監的規矩,收十繳一。”

原來這就是有名的收十繳一!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泰昌忍住怒火繼續問道:“他們這麼竭澤而漁豈不是自斷財路,你們都不包礦了,他們上哪兒撈錢去?”

盛懷宣忍不住嘆息道:“他們撈錢的辦法多了,我們不包礦,他們就招些地痞充當打手,強徵壯丁去挖礦鍊銅,雖說產量不高,一年下來幾十萬斤總是有的,他們還跟朝廷說,銅陵銅礦快挖完了,根本就產不出多少銅了,實際上,這些銅大多都被他們私自拿去賣掉了,上繳朝廷的很少。民間銅價可比朝廷收購價貴得多,什麼修寺廟鑄金身的,大戶人家鑄銅獅子的,用銅量都很大,他們一年照樣能賺十多二十萬兩。唉,為了賺這黑心錢,不知道多少青壯死在礦井裡和銅爐旁,作孽啊!”

這些該死的東西!

泰昌真恨不得立馬把那些礦監全抓起來砍了。

現在,他已經明白銅陵銅礦為什麼嚴重減產了,也明白為什麼礦山這麼多,卻收不到什麼礦稅了。

這些死太監這麼搞,誰還敢去包礦!

問題,不讓這些太監監督開礦,讓什麼人來監督開礦呢?

用地方官員恐怕也不行,畢竟,這裡面的利益太大了,免不了有人會鋌而走險,公報私囊。

唉,看樣子還得仔細考慮一番才行。

他暗暗嘆息一聲,隨即點頭道:“嗯,礦監的問題我知道了,解決起來應該不難,不過,我需要一點時間,要不,你先等等,等我去安排一番再說。”

說完,他便帶著眾人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