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其他方法,只能“磨”。

而這個“磨”字,就苦了肖恩和理查德兩人。

業內應該少有報紙是這樣做的:為了六天後一期的稿件,社長和總編兩人親自過目每一篇由記者撰寫、編輯過稿的報道。

然後,再在一天結束的時候,集中開一個會,將當天稿件的問題一個一個指出來,併發回讓記者們根據非常具體的意見進行修改。

這樣的工作量讓肖恩都感覺有些疲勞。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肖恩發現了另一個“寶藏”。

那就是當初備受老總編欺壓,年輕的約翰·傑克遜先生。

由於擔心新版第一期會出現稿件不足的問題,肖恩讓原本擔任社長辦公室經理的約翰也開始兼職記者。

這位哥大新聞系畢業的高材生,他的稿件完全符合肖恩兩人的要求,甚至還創造出了一篇範文……

這個磨合和改變的過程,對於肖恩和諾頓來說當然是痛苦,但更痛苦的,是那幾個記者。

將自覺非常滿意、曾經能順利過稿沒二話的報道呈上去之後……

換來的卻是一遍又一遍的修改。

不經歷過這些的人,不知道這種感覺的煎熬。

甚至有兩個記者因此在私下裡討論,當初還不如跟老瑞恩一走了之。

當然,這是氣話。他們雖然感覺很痛苦,但也隱約知道,自己這一手已經很難找到願意收他們的報社了。

所以,為了生計著想,他們自己也只得熬過這一段時間。

所幸的是,在肖恩和理查德的耐心磨礪之下,記者和編輯們終於能磨合出合格的稿件,而撰寫的痛苦也明顯減輕了……

做完這一切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天。

但是,因為稿件透過而歡呼的記者們剛剛知道,“煉獄”才剛剛開始。

之前說到了,稿件質量的磨合,只是新報發行前的第一個難點。

第二個難點,便是肖恩的一個創想——“極速版”。

現在的報業龍頭《新約時報》是一份“早報”。

這意味著它的讀者在早上六點,享用早餐的時候就能讀到它,而這份報紙上刊登的都是前一天的新聞。

現在在肖恩手上的,是一份“晚報”。

不論是神廷頒發的許可證,還是固定使用者的閱讀習慣,或者整個報社的運轉模式,都意味著只能繼續發行“晚報”。

肖恩無法透過改革,將這份晚報直接改成早報。

另一方面,由於新聞採編的模式,晚報所刊登的新聞,也是前一天的。

這就意味著,從新聞時效性上來講,晚報天然比早報要晚“一個白天”的時間。

在時效性上,晚報無法與早報競爭。

所以,所有的晚報都會以“生活氣息”、“社會趣聞”、“名人社論”之類的偏門花樣來吸引讀者。

這也正是這份晚報改革之艱難的原因——因為它天生的性質是“家長裡短”而非“社會精英”。

而肖恩想要改變這一切。

他認可晚報要有生活氣息。畢竟,好讀和有趣是絕對沒錯的。

但是,他更認為報紙的新聞必須有時效性,

這樣才有競爭力。

所以,他打算打破報業陳規,創造一個“極速版”,將當天四點之前發生的新聞,刊印在當天的《晚報》上!

當肖恩在會上宣佈這個訊息的時候,除了總編之外,幾乎所有人都呆住了——

在他們的理解中,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