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血戰(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滹沱河西岸,李善遠遠眺望了眼如同喪家之犬向北逃遁而去的突厥大軍。
秦瓊與段志玄已經率騎兵追擊,不過追上的可能性不大,從唐林崗往北,沿著滹沱河,雖然略為狹窄,交戰的空間不大,但相對來說,地勢平坦,利於騎兵馳騁。
逃就逃吧,如果蘇定方能封鎖住雁門關,如果程名振能卡住靈丘,還有機會將突利可汗鎖在代州。
李善輕輕嘆息一聲,視線投向了不遠處,士卒們正在收拾戰場,一具具唐卒屍首被抬出,率先趕到唐林崗力阻突厥的兩千步卒十不存一,只有一兩百人向西逃到了山丘上得以倖存。
步卒的阻擊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突利可汗不得不在最後關頭丟下塊肉……劉黑兒、秦瓊與段志玄從三個方向進擊,將沒能逃走的兩千餘突厥騎兵硬生生趕進了滹沱河。
滹沱河可是沒有結冰的,如今放眼望去,河面上還有不少突厥人在浮浮沉沉。
但秦武通已經戰死了,在突利可汗親自率兵衝陣的時候,長槍入腹,臉龐中刀,死狀頗慘。
“黎城縣公……”李道宗輕輕嘆息一聲,“何至於此。”
身為幷州總管的李道宗,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都是幷州唐軍的統帥,自然很清楚秦武通為什麼會搶佔唐林崗。
李善臉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神色,其實他與秦武通雖然很早就認識,那時候苑君璋還沒有入朝,秦武通得授朔州司馬,但實際上他與秦武通之間的關係比較尋常,頂多是同僚而已。
但這是李善征戰沙場以來,第一位陣亡的麾下大將,也難免有些傷感。
在滹沱河邊的山丘上坐了會兒,李善看見張士貴疾步而來。
從蘇定方在幷州領兵離開之後,李善原本指定秦瓊節制中軍,但隨後遣秦瓊與劉黑兒率騎兵在前,以李道宗、張士貴為主,處理軍務。
“斬殺突厥數目難以估量,約莫不低於三千之數。”張士貴不動聲色的說:“唐林崗守軍應該是今日早晨遁走,或許代州有變。”
“情理之內。”韓良點頭贊同,“只是東有滹沱河,西有呂梁雲中山脈,訊息斷絕,斥候難以查探。”
“也就是說,如今突利可汗麾下應該還有近萬兵力?”李道宗摸了摸短鬚,遲疑的看向李善,“秦瓊、段志玄率三千騎兵追擊,就算將親衛一併算進去,中軍如今也不過八千餘騎,三千餘步卒。”
“想要再度破敵,非蘇定方、程名振不可。”溫大雅搖頭道:“東西兩側堵住要道,北有恆山、句注山,突厥插翅難飛。”
沒吭聲的馬周在心裡吐槽,其實說得都是廢話,只不過李道玄、溫大雅、韓良等人謹慎為先,不願意冒險……因為鬼都不知道雁門關、飛狐徑如今是個什麼局面。
如果繼續追擊,一路趕到雁門關,突利可汗麾下就有近萬大軍,再加上其他的突厥部落,短時間內不能出關,十有八九要返身再戰。
如果蘇定方成功的封鎖住了雁門關……那更慘了,滯留在雁門關內的突厥兵力更多。
今日突厥騎兵勇烈的衝陣讓唐軍大量將領都有些心驚,雖然不是畏懼,但也不希望有太多的傷亡。
馬周曾經私下與李楷討論過,李懷仁此策最大的漏洞或者說軟肋就在於對峙留後的突利可汗的中軍過於薄弱。
如果能拖延到後方的劉弘基、錢九隴率步卒趕到,那不管蘇定方、程名振能不能得手,至少不說穩操勝券,但也絕不至於敗北。
可惜李善等不及,不是不相等,而是突利可汗不會留給自己那麼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