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側是恆山,南側是五臺山,這條狹長的通道算不上多寬,但也算不上特別的窄。

這直接導致突厥騎兵最擅長的聚散之術完全沒有用武之地,而唐騎卻能集中兵力,以精銳的軍械、鎧甲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猛烈的衝陣。

雙方的騎兵都經歷了長途跋涉,自搶佔雁門關之後,尉遲恭一路追殺到蔚州,而阿史那·結社所率的騎兵是天還沒完全亮就啟程,一路狂馳而來的。

唐軍兵力略為吃虧,突厥軍兵力雖然佔據優勢,同時又因為知道蔚州是唯一的生路而不顧生死,縱然尉遲恭、李孟嘗勇武,也被突厥逼得節節後退。

雙方鏖戰近一個時辰後都是精疲力盡,人困馬乏,尉遲恭率軍後撤……這時候就看出阿史那·結社率是如何的廢物了。

這位還想著回草原說不定也能稱汗的突厥王子居然沒有乘機追擊,而是略為歇息……雖然所有人都已經精疲力盡,雖然追擊也未必能取勝。

等阿史那·結社率再行進軍的時候,田留安已經率數千步卒在瓶形寨嚴陣以待了。

瓶形寨位於通道內的略高處,算不上居高臨下,但突厥人想透過,只能盯著唐軍灑下的箭雨甚至碎石仰攻,這是草原騎兵最不擅長的。

與此同時,左右兩側,數千唐騎密密麻麻的堵住要道,隨時都能借著地勢來一次猛烈的衝陣。

阿史那·結社率雙目無神,面色蒼白,攻下有數千步卒駐守,還有數千唐騎在側的瓶形寨,他沒有任何的信心。

北側的恆山如此的高聳,自己插著翅膀也飛不過去……阿史那·結社率都開始痛恨突利可汗了。

都知道是李懷仁來了,丟下所有的繳獲逃就是了,當時在幷州還有至少五萬大軍呢,唐軍能殺多少?

而且訊息傳來的時候,李懷仁還沒趕到幷州呢,時間是充裕的,結果你非不走……拖著,拖著,拖到了雁門關被攻破,拖到了唐軍都搶佔了飛狐徑,在這兒堵住了唯一的生路。

阿史那·結社率想了好一會兒才選擇了故技重施……結果派去的使者被唐軍乾脆利索的割下了腦袋。

開玩笑,胡演、曲四郎之所以放一馬,那是因為擔心忻州戰局。

而尉遲恭、李孟嘗、田留安費了多少力氣才陸續搶佔雁門關、飛狐徑、靈丘,才在瓶形寨佈下防禦,就是為了堵住突厥,怎麼可能放阿史那·結社率一馬?

回軍嗎?

匯合突利可汗攻打雁門關?

阿史那·結社率打了個寒顫,自己將崞縣、原平的兵力全都帶走,而且還將唐林崗的兵力都帶走……突利可汗會怎麼收拾自己?

被逼入絕境的突厥人無奈的發動了攻擊,瓶形寨內的田留安安之若素,完全不擔心……如果突厥人這樣也能攻得下瓶形寨,那自己這些年的戰都白打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狹長通道內攻下瓶形寨這樣的險關,別說突厥人了,就是唐軍也很難做得到。

突厥人仰射的羽箭毫無威脅,低著頭攀爬佈滿積雪的山坡,忍受著唐軍士卒灑來的羽箭。

一個個突厥人被射翻,白雪漸漸的被染成一片血紅色,偶爾突厥以密集的人群湧近,也只能接近寨牆,然後被長槍一個個戳倒。

甚至於還有勇武的唐軍勇士以七八人為小股,從寨牆跳下,持刀進擊,將突厥人殺得落花流水。

左右兩側的尉遲恭、李孟嘗都沒什麼用武之地了,只以小股騎兵偶爾衝擊。

突厥人還試圖將衝來的唐騎陷入陣中,但尉遲恭、李孟嘗都是擅使騎兵的大將,配合默契,接應得當,突厥人一點便宜都沒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