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啟程(續)(第1/2頁)
章節報錯
離開長安的時候,李善忍不住轉頭看了眼日月潭的方向,記得當年自己剛剛穿越來不久,站在東山上,與朱瑋一同遠遠眺望猶如黑龍一般的大軍東去,那次是李世民率軍征伐劉黑闥。
那是李善第一次親眼目睹冷兵器時代的大軍,雄壯的軍威讓他一度噤聲,但沒想到,數年內,歷經如許多戰事,自己能走到這一步。
這一次,我是主將。
抵達灞橋時候,李善更是頗為感慨,自己每一次出入灞橋,身份、地位、分量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等自己透過灞橋回到長安的時候,自己也差不多到了收手的時候……李善不覺得後面的貞觀盛世,自己還有什麼插手的餘地,用平陽公主的話來說就是,你總不能將所有的功勳都搶光。
李善記得自己剛剛穿越來,確定了時代之後所想的,終究要在這個時代留下自己的印記。
後世的史書會如何描繪唐初魏嗣王李懷仁呢?
過了灞橋,不遠處就是新豐,原本駐紮的是延州騎兵,劉黑兒已經點齊人馬奔赴龍門了。
尉遲恭稍微麻煩一些,他需要彙集各地兵力,所以會遲一些……這也是尉遲恭最終沒能爭贏劉黑兒的主要原因。
而中軍是以回援京兆的兵力為主,無需點兵,駐紮在雲陽、富平的騎兵陸續啟程,當日黃昏時分就彙集於華洲。
具體的兵力調配由蘇定方、秦瓊部署,李善並不去管,他徑直率親衛、幕僚抵達了大荔,此為渭北,也是大名鼎鼎的永豐倉所在地,中軍於此就食取糧。
于志寧、溫彥博已經隨尉遲恭趕往風陵渡口,他們會隨錢九隴步卒北上,只有韓良、溫大雅、馬周留在中軍。
盯著司農寺官員與民部吏員分發糧草,大致的處置完,韓良窺見李善神色不暢,眉頭緊鎖,猶豫了下問道:“敢問魏嗣王蹙眉為何?”
“仲良公稱一聲懷仁便是。”李善謙虛了句,低聲道:“自武德四年起,關中糧價居高不下,陛下曾一度下禁酒詔,數年間戰事頻頻,抽調京兆以及附近府兵出征……”
頓了頓,李善加重語氣道:“前些日子於武功,聽縣中老人提及,明後歲或有旱災,永豐倉如今已不堪補京兆。”
這個李善記得還算清楚,應該是貞觀二年,關內大旱,而且還有極為嚴重的蝗災……李善記得是因為李世民這貨玩的很花,在禁苑抓了只蝗蟲親口吃了。
不過李善倒是不擔心自己……東山寺秘倉內,糧食足以夠日月潭莊人所用了。
將這件事說出來,一方面是想提個醒,另一方面……李善剛才皺著眉頭是在想著臨行時候崔信帶來的話。
差不多一個月前,身為姑姑的張氏收到兄長張虔雄的信件,提及張文瓘雖未能科舉上榜,但大有長進,留其在身邊打理文書。
這麼看來,壽陽縣被攻破,張虔雄生死不知,張文瓘搞不好也……
除去身邊人之外,李善交情最深的幾個人,無非是王仁表、李楷、李道玄、李昭德與張文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