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十月十二(上)(第1/3頁)
章節報錯
十月十二日。
中軍帳內李善臉色有些難看,昨晚到今早,他的心情隨著訊息的不停傳遞忽而喜,忽而憂,忽而怒。
總領中軍的秦瓊正在備戰,中軍已經開始出兵向西了,李善下首坐著的除了馬周、蘇勖、蘇定方、劉黑兒之外,還有剛剛趕到的疲憊不堪的銀州刺史胡演。
好訊息不少,中書侍郎宇文士及、黃門侍郎薛元超以及數名官員趕赴京兆各縣與同州、坊州、華洲三地,召集府兵馳援長安,已經有數千兵力彙集在長安西側的新豐、北側的涇陽兩地。
府兵制的好處就在這兒,一旦徵召,是不需要大批次提供軍械的,府兵都是自攜兵器,甚至不少人都有戰馬。
同時河東那邊也有訊息傳來,十月初九,信使換馬不換人狂馳河東,正在絳州、晉州南側的唐軍抽調兵力回援京兆。
河東道行軍副元帥屈突通留守河東,左驍衛大將軍薛國公長孫順德奉詔回援,兵分兩路,自率三千騎兵從絳州龍門渡過黃河,以步卒為主的其餘兵力南下準備走風陵渡口。
從時間上推算,長孫順德親率的援軍應該能在十月十三日之前趕回長安附近,其餘兵力應該在十月十四日、十五日陸續抵達。
這和李善之前的預測大抵相仿,只要不要出什麼么蛾子就好……這個么蛾子是特指延州道。
今日凌晨,大軍整裝待發準備出兵,突然軍後東邊有煙塵揚起,秦瓊大驚之下都要調換陣型了……結果來的是李善的舊部,銀州總管胡演。
不過胡演只帶來了四百騎兵……李善的臉都黑了,延州道即使走了尉遲恭,可能還走了張寶相,但至少能彙集出一支不少於五千騎兵的大軍,你李藥師這是想作甚?
等胡演將內情小聲說完,李善的臉唰一下白了……李靖居然在這麼關鍵時刻出兵靈州,胡演手頭的這點騎兵還是將綏州、銀州兩地將領的親衛集中起來的,綏州刺史楊則正在率步卒南下。
延州是成建制的大軍中,最快回援長安的兵力,李靖卻將絕大部分的騎兵全都帶走了,即使有秦直道,但步卒南下……至少要兩三天的工夫,差不多與河東援軍同時抵達京兆。
原本在李善的計劃中,延州數千騎兵南下進入京兆,不管是斜刺裡進入豳州,還是停駐在坊州與京兆的邊界處,都能有效的遮蔽長安北側的大片戰場。
有李靖、張公瑾領軍,數千精銳唐騎,必然能使突厥、薛延陀的騎兵不敢隨意繞過禮泉大範圍的穿插到長安的北側。
但現在李靖、張公瑾都去了靈州,不管勝負如何,李善已經指望不上他們了,在接下來的兩三天內,手中只有兩萬兵力的李善會承受著極大的壓力。
“只能從河東調兵了。”馬周幽幽道:“十月初七,陛下詔令梁州都督張亮率兵北上拱衛長安,但漢中至關內,道路崎嶇,艱難難行……”
“最關鍵的是戰場被分割。”蘇勖拉著臉說:“從漢中入關,大都是走佛坪,邁太白山,至郿縣後東轉,過武功至長安。”
現在郿縣有沒有失陷不太好說,畢竟胡騎不擅也不願意攻擊城池,但至少除了縣城和一些寨堡之外,郿縣周邊已經是突厥、薛延陀騎兵的勢力範圍了,就算張亮率兵急行,也會被分割在戰場之外。
所以,唯一指望的只有河東的援兵了,胡演是昨晚趕到長安的,李淵都懵逼了,還是李世民反應快,連夜遣派信使趕往河東,現在能回援的也只有河東兵力了。
沒有延州軍的壓制,一旦李善這邊頂不住,大股的胡騎穿插在京兆各處,還正在徵召的京兆四十餘縣的府兵、青壯很難能彙集起來,將會被一一擊破。
中軍帳內寂靜無聲,臉色鐵青的李善突然起身,大步走出帳篷,現在想的再多也沒什麼意義了。
不過,李藥師,你給我記住,這次僥倖不死,扒了你的皮!
大半個時辰後,驅馬趕到禮泉縣、武功縣之間的李善登上了戰車,左軍的尉遲恭、右軍的竇軌都已經出兵,大抵與中軍保持平行位置。
兩翼均有騎兵護佑,左右兩軍距離縣城都不遠,依託城牆以避免胡騎繞後,中軍步卒依託戰車立陣,密密麻麻的長矛如同密林。
爾朱煥、王君昊率六七百騎在戰車不遠處,騎兵總管蘇定方率三千騎兵在中軍與右軍之間略為突出的位置,另一部分騎兵由劉黑兒統率,停留在中軍與左軍中間突出的位置。
總的來說,兩萬唐軍擺出了密集的陣型,眺望著煙塵大作的遠處,等待著數以萬計的胡騎。
李善沉默的等待著,他不覺得突厥、薛延陀騎兵這時候就繞過禮泉縣,大範圍穿插到長安北側。
原因很簡單,其一,從前日開始,李善就遣派小股唐騎絞殺進入京兆範圍的胡人斥候,儘量的遮蔽戰場,而兩戰敗北的突厥、薛延陀並不清楚如今唐軍的兵力的具體情況,不敢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