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覲見(第2/2頁)
章節報錯
裴世矩與李建成對視了眼,兩人都心裡有數,這廝是借病做縮頭烏龜呢。
李善迅速看完戰報,想了想問道:“陛下,秦王理應知曉,如何應對?”
任國公劉弘基固守靈石,不料再次敗北,河東這幾日陰雨連綿,突利可汗選精銳數千,親自率兵突襲,沒有提防的唐軍連續丟掉了賈胡堡、汾水關。
劉弘基力戰無功,不得不引軍南撤,依高壁嶺而守,使步卒後撤至霍邑,換句話說,僅僅兩三日的工夫,唐軍丟掉了雀鼠谷的控制權,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李淵沒有回答李善的問題,而是問道:“以懷仁觀之,當如何應對?”
李善遲疑了下,思索片刻後道:“秦王從風陵渡口過河,或可遣大將領數千騎兵先行,趕至晉州,屯兵汾西,遙制突厥,秦王自率主力押後緩行,在絳州或晉州,依絳水、汾水立寨,以保糧道通暢。”
“哈哈,懷仁也不錯。”李淵笑了笑,“二郎遣派親衛至霍邑,以振士氣,另遣樊興、鄭仁泰率三千騎兵急馳北上,準備駐紮臨汾或者洪洞,二郎如今還在風陵渡口,大軍渡河不易,不過已經上書,請調陝東道兵力。”
李善當年走雀鼠谷也不是一兩次了,想了想問:“秦王殿下遣親衛北上,能見得到任國公?”
雖然靈石縣地勢險要,雀鼠穀道路狹窄,但霍邑不同,地勢相當平坦,周邊可容數萬大軍馳騁,當年李淵晉陽起兵南下,雙方在霍邑外,各率數萬大軍交戰,如今突厥已經突破雀鼠谷了,信使能摸進霍邑城內?
“懷仁有所不知。”一旁的裴寂解釋道:“雀鼠穀道路難行,迂迴改取近山山道,此為千里徑,若是千里徑也走不了,還能走水路統軍川,秦王殿下久在河東,不會不知。”
楊恭仁補充道:“雖突利可汗親至,但如今秋冬季節,潮溼陰冷,雀鼠谷尚可能會有山洪,突厥大軍搶佔靈石,未必敢重兵越雀鼠谷,信使應能入城。”
李善有些不太確定,畢竟蒲州與晉州之間還隔著絳州呢,而且霍邑在晉州的正北方向,距離汾州不遠。
但有一點是能肯定的,即使信使沒有進霍邑,劉弘基也應該有堅守待援的信心,畢竟他已經知道是李世民率兵出征,以秦王的一貫作風,是不會不管不顧的,更何況劉弘基可以說是最早一批投在李世民麾下的開國功勳。
“臣愚鈍,不知地理,實在難言,如今秦王殿下出徵在外,戰局變幻甚速,只能由其便宜處置。”李善看向李淵,“不知今日陛下召見……”
李善的話說的很清楚,人家李世民都已經出征了,那也只能讓他做主了,以前這麼多年,那麼多場大戰,你李淵不是一直這麼做的嗎?
既然如此,你把我叫來作甚?
至少在明面上,李善是沒有資格入兩儀殿議事的,能在這兒的除了幾位宰輔之外,只有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以及齊王李元吉。
頂多是有關特定的事件,李淵才會召其他臣子進兩儀殿,但並不是常例。
李淵從案上取了一份奏摺,讓宮人遞了過去,李善開啟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自己猜對了,果然是靈州軍那邊的。
之前一個月,李善經常性的進入兩儀殿,一方面是因為他對代州的熟悉,而靈州軍主帥張仲堅是他的嫡系,另一方面是突厥大範圍的入侵,需要李善這個對突厥戰績最輝煌的名將參贊。
迅速看了一遍,李善忍住沒回頭去看裴世矩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