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序幕(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七月十三,長樂坡。
李善找了個能觀察得到目標,但又不會惹人注意的地方,還特地換了一身相對來說比較普通的衣服……自從成婚之後,他的衣裳一直是由崔十一娘帶來的織娘做的,件件都價格不菲。
“阿郎。”從另一個觀察點過來的範十一小聲說:“看過了,只有一個領隊,應該就是橋公山了。”
李善點點頭,他以前完全不知道橋公山這個人,今天跑這一趟,一方面是確認爾朱煥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如果爾朱煥不在,這位橋公山會做什麼選擇。
印象中,歷史上給楊文幹運送軍械的兩個東宮屬官,是一起去仁智宮舉告太子謀反的。
人數並不多,李善默算了下,七八倆馬車,三十多個隨從,而且橋公山也沒有穿著官服,不過根據斥候回報,這位東宮校尉似乎有些急躁,大聲叱罵下屬,手中的鞭子將路旁一棵大樹的樹皮都抽落了。
應該是發現爾朱煥沒來……李善心想,舅父終究是信了自己。
李善是個很少給予他人極大信任度的人,這和他前世的人生經歷有關,這一世他信任的人也很少,不是有極深的緣由,他是不敢給予信任的。
當年李善去馬邑招撫苑君璋,他將劉世讓一併帶走,還特地請了被自己救了一命的淮陽王李道玄駐守雁門關,最終能雪夜襲營,一句翻盤,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後路無憂……不然李高遷、李神符搗鬼,只要出兵試探,他就要沒於馬邑了。
所以,雖然爾朱煥三日前在東山寺斬釘截鐵的做出了選擇,但李善卻不敢全盤信任……因為這對於爾朱煥來說,至少在明面上,這是他對秦王的背叛。
無論如何,在秦王將天策府絕大部分人都帶走的前提下,封倫是如今長安城中秦王一脈的首腦……如果這次最終封倫沒有事,那爾朱煥將來的下場就很難說了。
這也是這兩日李善最煩惱的地方……在爾朱煥將內情托出之後,對李善來說,破解這次的仁智宮困境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將齊王李元吉、中書令封倫給捲進去。
目前李善還不知道仁智宮那邊的境況,他不確定能不能將李元吉捲進去,但就目前的局勢而言,很難將封倫給捲進去。
至少在明面上,封倫的行徑……在秦王李世民看來,有些貿然,但絕不是沒有緣由的。
誰想得到陛下避暑仁智宮,東宮還會運送軍械給楊文幹……這不明擺著是要造反嗎?
對天策府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封倫才會斷然動手。
如果說剛開始,李善主要考慮的是東宮與裴世矩,那麼之後,李善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安然度過這次事件……並且能使秦王更進一步,將太子逼的走投無路。
但在如今,李善只想著如何保下爾朱煥……以自己向秦王做保,這沒什麼用,也沒什麼意義,更會引得李世民的猜忌。
所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
如果今天橋公山不去坊州的話,爾朱煥就好解釋了……就算封倫也說不出什麼來,東宮那邊收手了,還能怎麼樣?
但如果今天橋公山還是要去坊州的話……李善正想著,一個騎著騾子的中年人緩緩出現在視線範圍內。
“嗯?”
李善有些意外,這樣的行人是不會引起他的關注的,問題是這個中年人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靠近車隊,似乎還在說著什麼。
橋公山還沒來得及說話,已經有人將那個中年人趕走了,李善有些茫然,他這種心臟的不會簡單的認為這是個普通的路人。
橋公山一行人幾十個大漢,七八輛馬車,一看就知道不太好惹,而且還是停留在路旁又沒堵著路,那個中年人湊過去作甚?
李善看著那中年人騎著騾子狼狽的離開的背影,心想事情越來越複雜了,這貨不會是裴世矩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