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略有些深,後院中崔十一娘再一次低聲詢問,得到的依舊是否定的答案,不禁眉頭微蹙。

“不用管他了。”朱氏倒是不在乎,“外院炊房夜間一直是留人的,餓不著他。”

崔十一娘猶豫了下,小心翼翼的說:“阿家,兒媳送過去……”

朱氏搖搖頭,“但凡遇到關隘,總是如此,他是在等凌公。”

頓了頓,朱氏補充道:“內書房無礙,外書房你還是少去的好。”

李宅內院外院各有一個書房,都是專門供李善用的,外書房是李善與凌敬等人商議密事的地方,別說有人的時候,就是無人的時候,也有忠心的親衛把守,任何人都不得入內。

其實和朱氏想象的不同,李善這次雖然碰到了關隘,但並不為難,雖然是在等凌敬,但並不是在乾等著,只不過沒有讓後院的炊房送飯,而是讓前院的炊房送了火鍋來而已。

“以前還說陛下最擅和稀泥,老夫看你最為擅長。”凌敬邁入門,嗤笑道:“殿下提及,懷仁太過油滑,他日或可為相,但決計不可入御史臺。”

李善哼唧了兩聲沒反駁什麼,心裡卻在腹誹,李世民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我既不知道李淵的態度,也不知道你的態度,難道還要我去衝鋒陷陣啊?

萬一李淵發了神經,裴世矩再暗中做了手腳,自己和蘇定方一干人去駐守榆林郡怎麼辦?

這種可能性非常小,但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如果李淵下定決心要拿下榆林郡,自己還真是個合適的選擇,這也是李善今日始終不敢做出抉擇,而且還將羅藝、張士貴推出來的一大原因。

萬一真將自己丟到榆林郡,突利可汗那位好兄弟不好說,但都布可汗這位好朋友肯定是要來找麻煩的。

所以,李善今晚等著凌敬過來,最關鍵的就是要問上一句,他李世民到底是什麼態度?

凌敬緩緩坐下,自斟了一杯酒,“殿下今日放衙後,請見陛下,力承不可貿然設郡。”

李善大大鬆了口氣,一飲而盡杯中酒,“明日覲見。”

“嗯,殿下也是這個意思。”凌敬嘆道:“太子、秦王均建言緩行,你以國事相勸,方為妥當。”

這話說的有些委婉,李善今日在兩儀殿內不敢公然有所抉擇,但私下覲見,力承利弊,勸李淵謹慎為先,在秦王也不贊成的前提下,李善是不會受到李淵懷疑的。

知道了李世民的態度,李善就沒什麼心事了,一邊大吃大喝,一邊在心裡打著明日覲見的腹稿,其實關鍵不在於李淵懷疑自己與東宮是不是私下有來往,如果自己與秦王私下有來往,估摸著也是李淵不想看到的。

所以,關鍵還是在於蘇定方這位靈州軍主帥。

只要關內道的兵權不在東宮嫡系手中,其實從兵力、戰力對比上來看,即使有羅藝站在東宮一邊,秦王府還是有絕對優勢的。

對李善而言,蘇定方回京未必是壞事,一方面自己一方有一位武力超凡的大將,既能護佑日月潭,也能在關鍵時刻破敵,另一方面也會使李淵對自己的態度發生變化。

沒了兵權,不一定會是壞事,只要不落到東宮手中就行了。

李善無奈的想,自己回京後是一次又一次的被逼著放寬底線啊,原本還想著只要留蘇定方執掌靈州軍就能穩操勝券,看來是自己想的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