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兆出發,越過岐州,第二日黃昏時分已入涇州境內,李善駐馬山丘之上,放眼望去,數股數以千計的軍隊分頭北上,這一路上兵力從各個方向源源不斷的湧來。

山丘北面正是涇河,如今的關內還不是千年之後的模樣,沒有經歷過五代十國的亂戰,現在的關內八水繞長安,河流密集,水路繁多,裝載糧草、軍械的船隻在江面上來回穿梭。

“大郎,今日午後,突厥猛攻靈臺。”朱瑋攀爬上山丘,“涇州刺史錢九隴兵敗,幸有寧州刺史胡演不顧生死,親率百騎側擊逼退突厥,勉強穩住局勢。”

李善一言不發,在心中盤算,靈州兵敗的戰報傳來的當日,李淵沒有立即指派大將率軍出征,但也下令遣派十二衛府兵北上相援。

第二日李善請戰,立即先遣派張仲堅提前率兩千騎兵啟程,算算時日,今日應該能抵達戰場了,依險而守,除非突厥不計傷亡的狂攻,很難擊穿唐軍的防線。

“命蘇定方挑選三千騎兵,即刻先行北上。”李善緩緩道:“長史溫彥博、長安令李乾佑緩行,在隴州、岐州、邠州、涇州等地召集民夫,準備修建營寨。”

“或能燒製紅磚?”

李善搖搖頭,“暫時不考慮……七叔,你去召郭孝鉻來見。”

不多時,一支騎兵從佇列中分出,先行北上,胡演、錢九隴本就不是凡品,加上今日應該抵達的張仲堅,明日也應該能到的蘇定方,無論如何也能穩住局勢,等待主力來援。

“拜見邯鄲王。”

李善轉身看見面容堅毅,膚色黝黑的郭孝鉻,此人庶民出身,也無甚武藝,但早年在瓦崗寨時期就以智謀著稱,洛陽大戰時期,竇建德舉兵南下,就是郭孝鉻最早提出分兵虎牢相抗的思路,也得到了李世民、薛收、杜如晦的贊同,因此戰後論功,被李世民拔為第一。

“出征之前,秦王可有交代?”

“殿下提及,均聽邯鄲王指派。”

“陛下欽點隴州總管。”李善用快刀斬亂麻的口吻道:“你率五千偏師入駐華亭縣。”

“下官遵命。”

“華亭乃隴州北面門戶,不容有失,一旦失守,突厥就能一馬平川。”李善頓了頓,繼續補充道:“此外你要遣兵北上,接手製勝關防務。”

郭孝鉻有些意外,據說燕郡王羅藝自靈州南下後就停留在隴州、原州的邊界處,六盤關、隴山關、制勝關都受其轄制。

“孤不諱言,羅藝乃是東宮嫡系,而伱乃秦王愛將。”李善冷然道:“孤不管奪嫡事,讓你接手製勝關,就是為了防北亦防南,決不許突厥侵入隴州半步。”

看了眼郭孝鉻,李善繼續道:“當年羅藝那廝與孤結仇。”

郭孝鉻雖然是李世民的愛將,但畢竟長期在外,最近兩年還是在距離很遠的江西一代,對京中局勢不太瞭然……甚至對目前的奪嫡局勢都不太清楚,換成其他人說不定就能聽出個端倪來。

說白了還是因為奪嫡,萬一裴世鉅真的鼓動太子李建成動手,羅藝一定是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李善必須留下後手。

在目前的情況下,李善沒辦法兼顧長安那邊的事,就連埋下的馬周都已經交出去了,也只能看李世民的手段了,但決不允許羅藝壞了這場戰事。

萬一羅藝脫身而走,突厥攻入隴州,那頂在涇州北部的李善就操蛋了,突厥都不用攻下華亭縣,徑直往東,就能威脅李善的側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