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章 倒是巧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北宋年間,柳三變名揚天下,人稱“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後蘇東坡的詞作更是上至高官顯貴,下至商賈平民,無不吟誦。
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詞便於傳唱,由上而下,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另一方面也在於時代的變化。
事實上這種變化貫穿了整條歷史長河,秦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戲。
而在唐朝,一首詩想名聲大噪,一般來說只有兩個渠道,其一是得顯貴力薦,最著名的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初至長安,顧況拿起名氣開玩笑,長安居,大不易。
之後那首“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顧況由此而嘆,“居即易矣。”
白居易就是如此名聲鵲起。
說到底,這套路……和李善為玉壺春打廣告基本一回事。
而第二種渠道就是位於平康坊的教坊司……至少在長安,李善沒發現平康坊之外還有青樓。
事實上,唐朝的教坊司,還真和後世不同,基本上是賣藝不賣身,人家玩的是藝術。
如果一首詩能在平康坊名聲大噪,那必然能在長安,乃至關中名聲大噪。
這也是李善主動提出來平康坊的原因……退縮只會讓人懷疑,肆意才能使人忌憚。
但李善也沒想到這麼巧……哎,也是,青樓的老鴇,眼睛能不毒嗎?記效能不好嗎?
更巧的是,當李善頂著無數道狐疑、羨慕、古怪的視線走進去的時候,不大的廳內只有兩位青年斜臥側聽,簾幕後樂聲響起,有女揚聲唱道:“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罷了罷了,自己當年裝的比,那就得裝到底,自己當年挖的坑……那也得跳啊。
但還沒等李善開口,斜臥在榻上的一個青年猛地坐起,笑著招呼道:“德謀兄,子構兄……”
顯然是世家子弟,兩個青年和眾人寒暄,相互見禮。
王仁表低聲介紹:“河東柳氏子弟,柳奭柳子邵,另一位是其族叔柳亨柳嘉禮,前者二姐為王仁佑之妻。”
李善目光閃爍,玉壺春封門一事持續至今,雖然根源在於太子家令韋慶嗣,但最先遞去帖子的卻是王仁佑。
這時候,李楷正介紹到李善,笑道:“這位與兩位應是初識,但想必久聞其名……”
話還沒說完,柳奭仔細打量著李善,“李白?”
肯定是當年也在場的……李善嘴角動了動,難道你每天都待在平康坊?
小小年紀,不怕精盡人亡?
更何況,老鴇記性那麼好就算了,你為什麼記性也那麼好?
“什麼李白?”李義琰有些莫名其妙。
“李太白啊!”柳奭回頭看了眼,“三叔,那日你也在呢。”
柳亨微微頷首,“三年前,君於此地一揮而就,名揚長安,坊間傳唱不休,”
盧承基眼睛一亮,“嘉禮兄說的是適才那首?”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亨笑道:“三年來,足下再未現身……”
李善尷尬的看著李楷、李昭德、王仁表、房玄齡等人投來的幽怨眼神,“此事……此事……”
房遺直搖頭道:“記得去年,懷仁便言,不善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