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五章 人設(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氣漸暖,春耕始行,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上至帝王宰輔,下至平民百姓,都將春耕視為頭等大事。
畢竟,這是一個農業社會,耕作永遠是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事。
朱家溝的村民忙碌的連半大孩子都要下田幫忙,李善……哎,其實有些技癢,這活兒我也挺內行的呢!
可惜沒人肯放他下田,一方面是身份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怕李善幫倒忙。
馬周看著田地裡忙碌的村民,“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李善沒吭聲,他聽得懂這首詩,從早上開始耕作一直到晚上,結果還是個廢材,雜草茂盛,豆苗稀疏……你李善要是下地,大約就是這個狀態。
不過李善不吭聲,主要是因為他不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恰巧從長安城回家的凌敬踱來,搖頭道:“五柳先生實以此詩自道歸隱。”
噢噢,這次李善知道了,五柳先生,那是陶淵明。
陶淵明還幹過這種事……種田就是個廢物啊!
凌敬放眼望去,幾頭黃牛被牽著費力的將堅硬的泥土犁起,手持鋤頭的農夫跟在後面,將土塊砸碎,田地裡滿是彎著腰的農夫。
“大事不論,這等事你的確懷仁。”凌敬笑著點評道:“元旦前後大雪,村中牲畜凍斃,若不是你想方設法買來幾頭合用的黃牛,此次春耕只怕未必來得及。”
李善搖搖頭,“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不是大事,還有什麼是大事?”
“難道奪嫡之爭,才是大事?”
“難道勾心鬥角,才是大事?”
馬周在一旁忍笑,他覺得李善和凌敬混跡的久了,實在是近墨者黑。
凌敬倒是不生氣,反而微微頷首,隨口問道:“今日房玄齡問起你……據說當日索要紙張,是一首長詩嗎?”
李善的注意力還在田裡,他費解的看見,一個農夫牽著牛在田地盡頭,將犁具拆下來,牽著牛轉身換了個位置,再將犁具裝上去……非常麻煩。
難道不能直接調頭轉彎嗎?
“樂府詩。”李善腦子裡在回想,當年拖拉機後面的犁具是什麼模樣,嘴裡在說:“再過幾日就放榜了,到時候再說吧。”
馬周大為驚訝,“你還會寫樂府詩?”
李善回過神來,想了想才說:“非舊體,不算漢樂府詩。”
三人在田邊看了會兒,天色漸暗,農夫們也逐漸結束一天的勞作,回去的途中都或恭敬向李善行禮,或親熱的和李善打招呼。
如果沒有李善透過關係買來的這十頭黃牛,僅憑人力,天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
而且往常從春耕開始,家家戶戶都要仔細的計算存糧,以免秋收前青黃不接,而今年寬裕的多了,村民都從東山寺產業中得利,而且每家的孩子都得李家贈口糧。
如何不感恩戴德?
“咩……”一頭大黃牛搖頭甩尾,突然屁股掉了什麼,小石頭眼睛一亮,小跑著過來將牛糞時小心的收拾起來。
李善在心裡琢磨了下,其實去年他就有心思……比起後世的耕作,這個時代的耕作實在太粗放了。
不是說不盡心,而是技術含量的問題……比如村民也使用農家肥,但不懂漚肥,使得肥力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還有今日那架犁具,實在是讓李善大跌眼鏡,居然不能轉向。
不過,如今至少在朱家溝內,無饑荒之憂,李善心想,還是再等一等吧,自己山東折騰的那麼大,玉壺春名聲大噪,這次科考十有八九……自己需要安靜一點。
揚名是必須的,但得有個度啊……比如這次玉壺春,就被人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