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比翼(求月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香客轟然附應,紛紛拍掌叫好。
“那可不成!”胡三書更不遲疑,探出身叫道,“我們家少奶奶一息尚存,正等著方丈與大智長老救治呢!丟在塔林裡,若有什麼三長兩短,找誰償命去?”
眼見眾人又吵作一團,知客僧忙出聲制止,道:“各位施主,塔林乃是存放本寺僧侶舍利子的地方,原本不該對外人開放,但今日情況特殊,也只有便宜行事了。”又轉頭朝樓上的許宣、胡三書合十行禮,道:“塔林是本寺聖地,防護甚嚴,施主不必擔憂。若實在放心不下,兩位也可隨棺而行,守護在側,如何?”
*****
圓月初升,掛懸塔簷。
金山寺的塔林裡存放了八百年來上千僧人的舍利子,大大小小數百座石塔參差錯立,被月光斜照,亮處白如霜雪,幽深處則晦暗朦朧,鬼影幢幢。
已過清明,江上的寒風依舊刺骨,捲到山頂,更是撲面如割。站在崖邊往下望去,數以萬計的燈盞星星點點,連成一片,沿著金山寺一直蔓延到山腳、兩岸,映得滿江彤紅,蔚為壯觀。
鼻息間盡是濃郁的香火氣味,耳中則灌滿了誦經聲、講經聲、木魚石磬聲、絲竹法樂聲……此起彼伏,莊嚴肅穆。。。
此時此夜,也不知有多少信徒香客,正從大宋各地趕來,燒香點燈,一步一叩拜。
許宣幼年時曾隨真姨娘參加過兩次金山寺的水陸法會,對此盛況自不陌生,想起當日騎在父親頸肩,被人群推擠,不住探頭遙望山頂慈壽塔的情景,更是止不住淚水奪眶,心痛如絞。光影模糊的視線裡,彷彿又見到了真姨娘揚起頭,慈愛無限的笑容。
從他記事起,父母也不知在這寺院裡燒過了多少香,許過了多少願。賊老天呵賊老天!如果世間真有神仙菩薩,又怎忍心讓善良無辜的他們蒙冤慘死?如果沒有菩薩,又要這數不盡的殿宇佛像何用!
悲怒填膺,扶在石塔邊沿的五指不自覺地朝裡一捏,齏粉簌簌,險些崩塌。胡三書正小心翼翼地挪開棺蓋,聞聲吃了一驚,轉頭四顧,好在周圍看護塔林的僧人正忙著抬放那數十口棺材,未曾察覺。倒是樹頂的寒鴉被驚得沖天尖啼,枝葉紛搖。
許宣收斂心神,從懷中取出乾坤袋,抖了抖,掉下一個白衣女屍,又敞開袋口,朝著棺內默唸法訣,旋風鼓盪,頓時將白素貞吸入了袋中。
胡三書忙抱起草地上的白衣女屍人,塞到棺裡,整了整衣裳,又覆上了棺蓋。這女屍正是被無端扼死的盲妓採奴,屍首存放在衙門裡,被李公甫連夜盜走。許嬌容用“苦情花”毒針在她身上紮了幾個小口,稍作喬化,由許宣帶到這裡,來個“狸貓換太子”。
金山寺不比所在,高僧如雲,如非耍此手段,要想帶著白素貞大搖大擺闖入慈壽塔,絕無半點可能。大智長老雖已為白素貞開棺把脈,但他礙於清規戒律,未曾端看臉容,就算再次開棺查驗,也難分辨真假。至於那法海,此時多半已被囚禁在戒律堂裡,由執法和尚反覆審問,再決定如何交給官府審斷,等他來此開棺對質時,自己早已將慈壽塔翻了個底朝天了。
許宣剛將乾坤袋掖入懷中,山下便竄起一道火光,有人尖聲大叫:“走水啦!走水啦!”接著不遠處又有火焰噴湧,紅光亂舞,霎時間驚譁四起。
山頂眾僧臉色齊變,顧不得棺材,紛紛衝出塔林,朝山下失火處奔去。水陸法會人山人海,到處都是香火燈燭,最怕的便是火災,一旦火勢蔓延,輕則人潮自相踐踏,重則全島陷入火海,後果不堪設想。
許宣更不遲疑,轉身朝慈壽塔疾掠。這幾把火不消說,自是假扮香客的海賊們放的,為的便是調虎離山,給他製造出尋找六合棺的寶貴時機。他只是囑咐李公甫弄出點亂子,沒想這幫海賊如此無法無邊,索性放起火來了。
也不知他們在火裡又加了什麼么蛾子,“轟轟”連聲,山南山北又噴起幾道沖天火龍,黑煙滾滾,地動山搖。
金山寺亂做一團,裡到處都是驚呼、慘叫。守在慈壽塔下的兩個僧人也忍不住奔到了崖邊,四下張望。
慈壽塔高近二十丈,共七層,石木構建,飛簷金瓦,壯麗非凡。四周密樹掩映,石塔環繞,正是藏身的絕佳所在。
許宣貓腰竄到一株大樟樹與石塔之間,見塔下再無僧人,又閃電似的掠到塔基南側的幾株桃樹下。
天人交感,側耳傾聽,塔裡塔外除了守門的兩僧人外,還有十三人,兩人在第三層,三人在塔頂最高層,還有八人在地下一層。
他心中一凜,昨日從六合棺“穿越”到這慈壽塔時,便是在塔底地下墓室內,難道金山寺僧人察覺有異,已加派人手,鎮守左右?
他從懷中取出洛原君的青銅羅盤,金針卻一動不動,更覺狐疑。這羅盤乃是搜尋六合棺的神器,那日在山腹中隔了百餘丈,金針便已感應到神棺,嗡嗡亂震;此刻緊貼著塔室,又怎會殊無反應?
許宣想起前夜在塔底朝外窺望的孔洞,伸手在塔基上摸索片刻,果然發現了那個米粒大的小洞,貼近朝下凝視,黑漆漆的什麼也瞧不見。要想探清端倪,只有鑿牆而入了。當下拔出“龍牙”,插入石縫,豈料“叮”地一聲,火星四迸,削鐵如泥的刀尖竟崩了一個小缺口。
旋即醒覺:“是了!那墓室弧壁全由混金所鑄,豈能輕易劃開。”念力掃探,石壁裡的那層銅牆鐵壁足有半尺來厚,也不知是何奇鐵鑄成,堅不可摧。再一想那個小孔,不由悚然心驚,不知普天之下,誰竟有如此驚天神力,竟能這等鐵壁生生洞穿?
他心有不甘,伏低身,繞著塔基又試了數次,始終無隙可乘。到了西北側時,塔下隱約傳來極細微的說話聲。
貼在塔基凝神辨聽,一個溫和渾厚的聲音問道:“法成,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另一個年輕的聲音甚為恭敬地答道:“天王殿、妙高臺、楞伽臺走水了,大仁師叔與覺先長老已經在疏散香客,安排救火,方丈勿念。”
許宣忖道:“敢情金山寺的方丈大慧就在這裡。那大智長老說去請他,莫非也在塔中?”
果然聽見大智的聲音說道:“今日香客近萬,切切不可出半點差池。師兄,我去看看便回。”
又聽一個氣若游絲的聲音說道:“且……且慢,素晴,你……你拿這支‘甘露瓶’隨大智長老去……去滅火救生。無風不起浪,你……你要小心……”斷斷續續地說了半句,忽又劇烈地咳嗽起來。
許宣心裡一動,原來是慈航靜齋的尼姑。